魯琳琳
(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銜接是語篇分析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在各種銜接手段中,詞匯銜接手段占據重要地位。本文采用Halliday與Hasan的銜接理論,以羅斯福總統在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發生后發表的講話進行分析,探析主要的詞匯銜接手段在演講語篇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1976年,韓禮德 (Halliday)和哈桑 (Hasan)合著出版了 《英語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書,這標志銜接理論的正式創立。書中明確指出 “銜接是語篇中一個成分和對解釋它起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間的語義聯系”。二人將銜接分為語法銜接與詞匯銜接,并指出詞匯銜接在語篇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在進行語篇分析時,應首先探討詞匯銜接手段在其中的應用。
詞匯銜接指的是語篇中兩個或多個成分相互之間存在的語義聯系(史煜,2004)。詞匯銜接分為復現關系 (reiteration)和同現關系 (collocation)。前者指詞匯的再現或重復;后者指詞匯的搭配,即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中,有些詞匯由于存在某種聯系而常常同時出現,而這種聯系可以幫助實現語篇的銜接。
此篇演講是羅斯福總統于1941年12月8日,即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二天,在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的著名講話。本文以上述理論為基礎,對該演講中使用的四種主要詞匯銜接手段的運用及作用進行分析。
羅斯福的演講中運用到的復現主要包括重復 (repetition)、同/近詞 (synonymy)和上下義/局部整體關系 (hyponymy/metonymy)這三種形式。
(1)重復(repetition)
重復指的是某個語言成分多次出現的現象 (胡壯麟 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2005)。重復的詞不一定全都是原詞,詞根相同但形式不同或單復數不同的詞匯的重現也屬于這一現象。詞語重復在該演講中多次用到,例如:
演講中重復出現3次以上的詞有:attack出現11次,Japanese出現 10次,our出現 8次,American和 I各出現6次,the United States出現5次,us、Japan和yesterday各出現4次,deliberately和peace各出現3次。
可以看出,演講中attack,Japanese和Japan出現的次數非常多,羅斯福總統在演講中反復提到日本及其攻擊性行為,起到了很好的強調作用,成功地激起了人民對日本的憤慨。同時,羅斯福還多次用到we、our、us和American,把自己和全國人民融為一體,極大地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使人民在心理上與總統同仇敵愾。而I的多次使用,使面臨外敵時迷茫的人民找到了方向,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的信心,所以通過重復,可以達到突出感情,彰顯主題的作用。
此外,在羅斯福總統的這篇演講中還有一個很明顯的重復現象,即第12句到第14句運用的小句重復:
Last night,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Hong Kong.
Last night,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Guam.
Last night,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
7.2.14小葉病蘋果樹小葉病主要是由土壤缺鋅引起的一種生理病害,病重植株樹勢衰弱,長勢減緩,產量降低。
以上小句的重復即為排比結構。在演講中運用排比結構,一方面可以將語篇銜接起來,融為一體;另一方面又可以突出想表達的情感,加深情感色彩。羅斯福總統通過運用排比,將日本在短短3天內的種種惡行直白地告知民眾,激起了全國人民對日本的強烈憤慨和討伐日本的決心。
總之,在本語篇中對重點詞、句的重復不僅在結構上發揮了語篇的紐帶作用,突出了全力對抗日本襲擊的主題,使聽眾對演講內容印象深刻,而且在節奏上和氣勢上增強了感染力和震撼力。
(2)同/近義詞 (synonymy)
同/近義詞也具有銜接作用,它可以避免單調,使語言多樣化。
在這篇演講中多次運用到了這個方法。例如:
In addition,American ships have been reported torpedoed on the high seas between San Francisco and Honolulu.Yesterday,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lso launched an attack against Malaya.
在表達日本的“襲擊”時,演講者在該句中使用了torpedo及attack兩個同義詞,除此之外,在表達 “進攻、襲擊”這一概念時,羅斯福在演講中還使用了bomb,offensive,onslaught,invasion,treachery這些同/近義詞,實現了語言的多樣化。
這些同/近詞語的交替使用不僅使語篇融為一體,而且使語言更多樣化,表達更精確。
(3)上下義/局部整體關系(hyponymy/metonymy)
上義詞一般表達概括而抽象的含義;相反,下義詞表達的則是具體的;局部詞與下義詞不同,它與上義詞之間構成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胡壯麟 朱永生 張德祿 李戰子,2005)。該演講中在提到地點時使用到了上義詞和局部詞。演講中第17句說到日本在整個太平洋地區 (throughout the Pacific area)發動突然攻勢,其中的Pacific area與前幾句中出 現 的 San Francisco、 Honolulu、 Malaya、HongKong、Guam、Philippine Islands、Wake Island、Midway Island這些太平洋地區構成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通過列舉這些地名,羅斯福總統將日本的惡行更直觀、更清楚地表達出來,取得了更好的演講效果。
詞匯的搭配指在某些特定語境中,有些詞匯由于存在某種聯系而傾向于同時出現的現象。羅斯福總統在演講中使用了很多搭配手段,例如:
The attack yesterday on the Hawaiian islands has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American naval and military forces.I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very many American lives have been lost.
在講到日本的attack時,自然會提到襲擊帶來的damage,具體談到損傷時又會涉及到人員的傷亡(lose),所以演講中的attack,damage,lose構成了詞匯的搭配。
又如:No matter how long it may take us to overcome this premeditated invasion,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ir righteous might will win through to absolute victory.
演講的前半部分多次提出并強調日本對美國的 “attack”及 “invasion”,因此必然會涉及到反侵略及戰勝入侵等內容,所以在此句中運用了overcome invasion這一搭配,接著談到了對抗敵人時不可或缺的力量(righteous might)及最終結果,即 “win through” 和 “absolute victory”,這些詞語都是談論這一話題時經常一起使用的詞匯,所以語篇中的overcome,invasion,righteous might,win,victory構成了詞匯的搭配。
除此之外,語篇中還多次用于到搭配手段,如:deceive與 false;;triumph,confidence與determination,等等,這些搭配可以是語篇連為一體。
本文通過分析羅斯福總統的《國會珍珠港講話》中的詞匯銜接,可以看出詞匯銜接是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同時發現,通過使用詞匯銜接手段,可以使演講連貫通暢,也增強了演講的說服力與感染力,說明詞匯銜接對于語篇及語篇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1]Halliday,M.A 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史煜.語篇連貫中的詞匯銜接探索[J].山東外語教學,2004,(4).
[4]左貴鳳.<小鎮畸人>中的詞匯銜接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