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 四平 136000)
我國2001 年頒布實施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這說明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執行者, 在幼兒教育的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他們的素質將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數學是幼師院校重要的文化課程之一, 是幼師學生的必修基礎學科。 探究改善幼師學生數學學習現狀的方法和策略, 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是深化幼兒教育改革的要求, 是解決幼師數學教育所存在問題的要求。
筆者和同事通過問卷調查, 考試摸底及教學實踐調查得出, 幼師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對數學不重視, 對數學與專業課的聯系不夠了解, 對開設數學課的意義認識不足, 被動學習, 消極對待;對數學沒有興趣, 學習態度不自覺, 上課不愿聽講, 甚至逃課, 對老師布置的作業應付了事, 甚至抄襲, 對考試成績持無所謂態度, 及格就好;多數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出現死記硬背、 被動接受、 機械學習現象, 不會積極思考,同學之間沒有討論, 缺乏互幫互助, 不會利用網絡手段,提高學習效率;現用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比較傳統, 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些現狀應該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 如果任其發展, 會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 影響未來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針對以上情況, 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當前, 學生和家長對幼師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認為上幼師學習就是為了學藝體專業課, 學會唱歌、跳舞、 音樂、 美術等專業課程就足夠了, 而且這些課程內容豐富靈活, 理論性不強, 符合學生們生性好動, 活潑開朗的特點, 學生們喜歡也愿意學;認為作為幼兒教師就是教孩子們唱唱歌, 跳跳舞, 很簡單容易的事;認為幼兒園里的數學教學非常簡單, 不需要系統的學習。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必須讓他們知道,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一項主要內容,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能使幼兒學會“數學地思維”, 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訓練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 促進其邏輯思維的發展,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所以, 作為幼兒教師, 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和科學的數學教學方法, 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還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也是作為合格的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幼師專業的學生, 每學期都有到幼兒園見習實踐的機會,教師可利用這些實踐活動, 讓學生了解幼兒園課程結構,了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中數學的應用, 體驗兒童對數學知識的渴求, 體會數學思維培養的系統性、 數學教學技能養成的重要性,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
對于數學的廣泛應用, 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列舉有趣的例子。如:樂器之王——鋼琴的琴鍵的排列恰好與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有關。 在鋼琴的琴鍵上, 從一個C 鍵到下一個C 鍵就是音樂中的八度音程。其中包括13 個鍵, 有8 個白鍵和5 個黑鍵, 而5 個黑鍵分成兩組, 一組有2 個黑鍵, 一組有3 個黑鍵。2、 3、 5、 8、 13 恰好就是斐波那契數列中的前幾個數。蟋蟀的鳴叫可以說是大自然的音樂,而有研究表明蟋蟀鳴叫的頻率與氣溫有著很大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一個一次函數來表示:C =4 t 160。其中C 代表蟋蟀每分鐘叫的次數, t 代表溫度.按照這一公式, 我們只要知道蟋蟀每分鐘叫的次數, 不用溫度計就可以知道天氣的溫度了!
通過類似的趣味例子, 讓學生體會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學習方法的掌握應是學生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 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 而是沒有學會怎么學習的人。” 因此, 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提高她們學習數學的能力, 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樂趣, 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的特點不同于其他學科。首先, 數學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 體現的是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所以數學是要理解的, 不懂去背根本沒有用。 要做到課前預習, 教師可以給學生預習方案, 列出預習提綱, 讓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課上認真聽講, 緊隨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課后及時復習, 鞏固歸納所學知識。在這一環節, 教師要加強指導和引導。其次數學具有精確性,它用數量化的手段描述客觀事物, 最終獲得一個確定的結果, 所以數學要認真訓練, 動手做題, 做到熟能生巧。 教師要精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取難度適宜的例題、 習題,既要具有代表性, 又要有針對性, 練習要少而精, 不能搞題海戰術, 使學生失去耐心;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練習, 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再次數學具有系統的知識體系, 所以學習數學要循序漸進, 持之以恒。教師應制定詳細的講、 練計劃, 分步教學, 分層次教學, 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監督, 每天, 每周, 每月, 每學期都要制定具體的目標和計劃, 突擊式、 機械式的學習方法效果不會理想。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正是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保證。
選擇恰當教學方法, 合理組織教學, 構建以啟發講解為主、 多種方法相輔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讓學生分析、 研究和討論, 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靈活運用幻燈、 電腦等電教媒體, 節約板書時間, 加大信息量, 開闊學生知識面, 也可以使抽象的內容更形象、 生動直觀,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形象思維, 達到提高教學效率、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離開的重要的工具,教師應該注意提高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盡量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大方優雅的教態去吸引學生。善于創設情境,精講多練, 讓學生參與操作, 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善于化解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分層次實現教學目標和進行學習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多用鼓勵教學的方法,變換角度鼓勵學生, 讓學生覺得自己能行,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要相信好學生是夸出來的, 不是批評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素質, 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 一個好的教師, 除了知識淵博、 經驗豐富、 組織有法等因素外, 教師教學語言也會點燃學生求知的熱情,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 是課程內容的載體, 其內容和質量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現行數學教材內容等同于高中數學教材, 難度雖有所降低, 但對于幼師學生多數沒有初中畢業或者初中基礎較差的現實狀況, 教材內容還是偏難;例題的選取比較傳統, 和幼師院校的專業課程聯系不夠緊密;教材版面設計不夠新穎活潑, 沒有迎合幼師學生的心理特點, 所以學生興趣不濃, 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和潛能的發揮。
數學校本教材的開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更新教材內容, 在素材的選取上聯系學生的實際水平, 素材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景和幼兒園中的教學實例;精心設計例題和習題, 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深入挖掘數學的文化底蘊, 展現數學文化的魅力, 增加相應的數學文化內容, 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數學文化修養, 體會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善于發現數學和其它學科的聯系,如在講反比例函數y=1/x 的圖像時, 看曲線和坐標軸的關系, 永遠靠近卻永遠也挨不著, 這不正是“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意境的體現嗎? 直線和圓相切, 正是“長河落日圓” 的妙境, 三角函數的圖象可以用簡筆畫的形式聯想記憶;在教材中引入趣味數學的例子, 穿插各種數學趣事、 歷史故事、 哲理故事、 成語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我們在講“二項式定理” 時, 可以講講楊輝的故事, 講“字母表示數” 時, 可以講講韋達的故事。平時還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哲理故事, 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懂得知識的來之不易, 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 同時, 也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 教師通過改變教學策略, 正確加以引導, 讓學生能夠從心理上正確認識數學, 改變學習態度, 形成學習的內在動力, 其學習狀況會有很大的改善。
注 釋:
①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②張慧和.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7).
③洪早清, 吳倫敦.教師職業素養導論(師范生讀本)[ 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