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英,李 瑞,杜雪雪
糖尿病是受免疫、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代謝性疾病[1]。由于代謝紊亂和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間接導致微量元素鐵代謝異常,微量元素鐵又參與胰島素的合成、分泌、貯存、活性以及能量代謝過程,其異常會影響胰島素的合成與分泌等,從而促進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2-3]。氧化應激是指機體在遭受各種有害刺激時,體內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和活性氮自由基(RNS)產生過多,其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速度,氧化系統和抗氧化系統失衡,從而導致組織損傷。
有學者認為,鐵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當鐵缺乏時,可以減少一些含鐵的抗氧化酶〔如過氧化氫酶(CAT)〕的合成,從而降低了體內抗氧化能力;另一方面,當體內鐵負荷時,微量元素鐵也可能通過參與氧化反應從而對機體造成損傷[4-5]。本研究主要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鐵營養狀況與氧化應激水平的相關性,分析影響2型糖尿病的相關因素,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2010年3—7月收集在寧夏自治區兩所二級甲等以上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醫院和中衛市人民醫院)住院且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為病例組,按照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按是否合并并發癥分為單純組88例和并發癥組94例,同時收集在這兩所醫院進行健康體檢正常者87例為對照組。3組受檢者的年齡、性別、學歷及職業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樣采集晨起取空腹血5 ml,離心后,取血清于-80 ℃低溫冰箱保存待測。
1.2.2體內鐵營養指標血清鐵(SI)采用ICP-OES法。血清鐵蛋白(SF)、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sTfR)均采用ELISA法,美國R&D System公司試劑盒。
1.2.3氧化應激指標包括丙二醛(MDA)、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T。以上指標測定所用試劑盒均來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其實驗室操作步驟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2.4實驗儀器722分光光度計、Varian710-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酶標工作站(DNM-9602G型酶標分析儀和DNX-9620A型電腦洗板機)、石墨爐、高速離心機、旋渦混勻器和微型振蕩器等儀器。


表1 3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
注:*為F值
2.1體內鐵營養狀況比較與對照組比較,單純組和并發癥組的SI、SF水平均升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sTfR水平均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study object among three groups

組別例數SI(mg/L)SF(μg/L)?sTfR(nmol/L)對照組873 41±3 34 2 31±0 32 29 68±14 59 單純組884 76±3 94△2 44±0 34△21 08±11 55▲并發癥組946 86±3 98△2 57±0 33▲16 63±11 82▲F值11 1436 7818 728P值0 0000 0010 000
注:*為幾何均數值;SI=血清鐵,SF=血清鐵蛋白,sTfR=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2.2氧化應激水平比較與對照組比較,單純組和并發癥組的MDA水平均升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SOD、CAT水平均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組GSH-Px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體內SF水平與氧化應激水平的關系不同SF水平組中,MDA、CAT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OD、GSH-Px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2型糖尿病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以2型糖尿病為因變量,年齡、性別、學歷、MDA、SOD、CAT、SI及SF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性別、SI、SF、MDA、SOD及CAT進入回歸方程(P<0.05,見表5)。

表3 3組受檢者氧化應激水平的比較
注: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CAT=過氧化氫酶;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Table4Comparison of antioxidant level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serum protein content

例數SF(μg/L)?MDA(μmol/L)SOD(U/ml)GSH-Px(U/L)CAT(U/ml)Q1組662 02±0 134 61±1 34107 62±30 06228 79±167 944 09±2 85Q2組692 29±0 074 88±1 31106 60±26 28244 93±180 234 47±3 44Q3組672 56±0 094 75±1 43106 87±29 57309 03±181 744 00±3 48Q4組672 91±0 154 71±1 21107 00±33 42277 54±172 644 22±3 86F值752 5200 4893 0813 0130 347P值0 0000 6690 0280 0310 791
注:*為幾何均數值
表52型糖尿病相關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2DM and related factors

β值標準誤Waldχ2值dfP值95%CI組別=1 002 3271 5352 29910 129(-0 681,5 335)組別=2 004 9341 5679 91110 002(1 862,8 005)年齡0 0930 01634 41210 000(0 062,0 125)性別0 6700 3024 91810 027(0 078,1 263)學歷-0 6460 4322 23410 135(-1 494,0 201)MDA0 3630 11010 78810 001(0 146,0 579)SOD-0 0250 00522 67310 000(-0 035,-0 015)CAT-0 1300 0448 58710 003(-0 218,-0 043)SI0 1200 0399 60010 002(0 044,0 196)SF0 0010 0014 01810 045(2 748,0 002)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鐵負荷[7-9]。SI主要反映血液中鐵水平,SF主要反映體內鐵儲存的情況,sTfR是轉鐵蛋白受體分解的片段,主要用來衡量體內鐵代謝情況,而sTfR的水平隨著體內SF的活躍而減少[9]。體內鐵代謝越旺盛,則血清sTfR的水平就越低。李劍虹等[6]研究表明,sTfR可用于判定體內鐵過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體內的SI和SF水平降低,單純組和并發癥組則升高;對照組sTfR水平升高,單純組和并發癥組則降低,sTfR在單純組和并發癥組差異有顯著性,且均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患者體內鐵代謝較活躍。
2型糖尿病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體內氧化應激同樣存在紊亂[10-11]。MDA是細胞膜脂質過氧化的終產物之一,其水平可間接估計脂質過氧化的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狀態會引起葡萄糖氧化過程中氧化應激增強,脂質過氧化產物MDA增多。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脂質過氧化水平較正常組增加,說明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增高,與常東等[11-12]研究結果一致。在不同SF水平組中,SOD、CAT水平有明顯差異,而且對照組升高,并發癥組降低。這與單春燕等[10-12]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增高、抗氧化能力減弱。
本研究中,不同SF水平組的SOD、GSH-Px的水平有明顯差異,其余幾個指標無明顯差別。這可能與SOD能夠特異性地清除體內游離的二價鐵,通過發生Fenton反應產生更具細胞毒性的羥基(-OH)或氧自由基有關。據估計,50%以上的自由基造成的分子損傷由-OH造成[13]。鐵與巰基結合有很強的催化作用,也能產生活性很強的-OH和其他氧化劑[14-15]。另外,活性鐵是脂質過氧化的催化劑,能使脂質過氧化反應所產生的脂烷基和脂烷過氧基再度作用于脂質,使反應以鏈式不斷進行,進而加重反應造成的損害[16]。鐵絡合劑去鐵胺、轉SF能制止或減緩鐵參與脂質過氧化反應[17]。不同的SF水平組中,游離的二價鐵離子將增多,這也可能加劇了SOD活性的減少。GSH-Px主要的作用亦是清除過氧化物等氧化劑,鐵的增多也助于氧化劑的產生,從而降低了GSH-Px的活性[18]。這進一步說明,體內鐵營養狀況與抗氧化酶的活性有一定關系。
在對不同病例組中2型糖尿病相關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中,發現不同病例組中,年齡、性別、SI、SF及MDA水平對2型糖尿病起促進作用;SOD、CAT水平對2型糖尿病起保護作用。由此可知,年齡、性別、SI、SF以及MDA是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而SOD、CAT是2型糖尿病的保護因素,這與付正菊等[8-10]的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鐵負荷情況,并同時存在鐵代謝紊亂,鐵負荷是2型糖尿病的一個危險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增高、抗氧化能力減弱。不同SF水平組,氧化應激水平有所改變。因此可以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鐵負荷與氧化損傷同時存在,鐵與氧化應激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并將作為后續研究內容。
1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試行本)[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6):283-285.
2馮婷,楊波,張祥迅,等.鐵超負荷對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的影響[J].四川醫學,2007,28(12):1341-1343.
3Brewer GJ.Risks of copper and iron toxicity during aging in humans[J].Chem Res Toxicol,2010,23(2):319-326.
4孫燕,朱本章.微量元素與糖尿病氧化應激[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05,25(4):159-161.
5馮燁,李成江.鐵代謝與糖尿病的關系[J].浙江醫學,2008,30(6):662-663,666.
6李劍虹,樸建華,楊曉光.轉鐵蛋白受體評估鐵過量狀況最佳臨界值的研究[J].營養學報,2007,29(5):431-434.
7Sun L,Franco OH,Hu FB,et al.Ferritin concentrations,metabolic syndrome,and type 2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12):4690-4696.
8付正菊,劉敏,汪之頊,等.2型糖尿病與鐵營養狀況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8):493-494.
9孫雪松,何慶瑜.含鐵蛋白介導的鐵轉運分子機制[J].化學進展,2007,19(12):1987-1990.
10單春艷,鄭少雄,陳莉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的改變[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6,2(2):14-17.
11常東,潘洪志,許風娟,等.糖尿病及其視網膜病變患者抗氧化酶及氧化應激產物的變化[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8,42(5):475-478.
12賈文波,許繼取,宋方方,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反應[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7):769-771.
13Fumeron F,Pean F,Driss F,et al.Ferritin and transferrin are both predictive of the onset of hyperglycemia in men and women over 3 years:the data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he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DESIR)study[J].Diabetes Care,2006,29(9):2090-2094.
14Halliwell B.Oxidants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Is oxidant damage relevant to Parkinson′s disease,Alzheimer′s disease,traumatic injury or stroke? [J].Acta Neurol Scand Suppl,1989(126):23-33.
15雷海燕,顧萍,邵加慶,等.血清鐵蛋白與2型糖尿病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36.
16劉馮,莫東華,劉智屏,等.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在急性溶血性貧血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5):1528.
17韋安陽,周春蘭.微量元素銅、鐵、錳、鍺與自由基[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1,8(6):15-16.
18Van Campenhout A,Van Campenhout C,Lagrou AR,et al.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ron-,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ress statu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6,22(6):44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