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生
【摘 要】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的需要,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結合作業一線員工老齡化、缺員嚴重和人才匱乏等實際,積極運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將職業生涯管理應用到隊伍建設工作中,培養作業后備力量,儲備作業技術人才,大力推進作業隊伍建設,為企業持續發展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職業生涯;人力資源;作業隊伍;科學發展
一、新形勢下作業隊伍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油田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采油廠作業隊伍發生了較大變化,作業生產工作受到用工形式復雜、工作生活條件艱苦、人員新老更替、基層崗位繁多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制約著作業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隊伍日趨年齡老化。調查問卷顯示,作業一線隊伍人員平均年齡達到38歲以上,部分老齡員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很難勝任繁重艱苦工作。企業員工、勞務派遣工,受用工性質等因素制約,尚不能完全勝任繁重工作。二是作業隊伍整體缺員。由于受到勞動力價格上漲、外來務工人員緊張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部分外雇工人離開作業崗位另謀出路,造成一線缺員,存在留不住人、留住人留不住心的現象。三是專業技能人才匱乏。應屆大學生見習期滿二次分配時,絕大部分選擇離開作業隊伍。目前,采油廠僅有作業技師、高級技師45人,僅占員工總數的
3%,高技能人才匱乏。綜上所述,如何立足當前改善隊伍結構,全面調動起廣大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如何放眼長遠增強隊伍發展后勁,為采油廠發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礎,成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基于此,采油廠大力推行職業生涯管理,在作業一線員工特別是青工中探索人力資源管理的新模式,幫助和引導員工正確認識自我、準確挖掘潛力,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依靠組織發展戰略建立有效的個人發展目標、制定職業計劃、搭建成長平臺,以此推動作業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為采油廠全面提速提質提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職業生涯管理的推行與實施
(1)突出信息采集,精細評價管理。按照職業生涯管理的一般程序和人與職業相匹配的理論,組織各部門精細員工個人信息采集。第一,建立人力資源數據庫。通過個人信息收集,讓員工填寫個人基礎信息表,包括員工姓名、工作經歷、技術等級等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通過基層隊干部和班組長,采集員工家庭、工作情況、個人表現等信息,作為第三方信息納入數據庫管理。第三,通過調查問卷,采集員工個人性格、興趣愛好、職業類型等信息。信息采集完成后,將員工個性按照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進行分類,通過各種信息來確定員工的職業興趣、價值觀、性格傾向和行為傾向,幫助員工實現全面發展,使其獲得職業成功。(2)突出過程控制,精細規劃管理。根據評價系統對員工的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之后,通過各方面的觀察進一步了解員工的詳細信息,更新和修正評價系統。突出與員工本人的溝通交流,共同制定更加適合其本人的達到目標所必經的發展階梯、發展路徑,使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開發。“金牌員工”評選范圍涉及到機關干部、基層干部、基層技術干部和員工,在員工中又細分了正式員工、復轉軍人、勞務派遣工和外雇工,并分別制定了切合實際的評選標準和量化考核辦法,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員工的爭創積極性,讓員工真正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了,為職業生涯管理注入了活力。(3)突出融入生產,精細實施管理。一是實施新分配高校畢業生輪崗見習制度,通過簽訂師徒合同、上崗掛職鍛煉等形式,給他們分任務、壓擔子,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二是精細基層干部選拔任用管理,細化運行個人申請、群眾評議、組織審查、集中考試等各個環節,選拔任用優秀員工充實到基層領導崗位和技術主管崗位。三是實施青工提素工程。開展“百名技師崗位行”活動,組織技師、高級技師為一線“獻一計、攻一關、賽一場、傳一招、帶一人”,引導員工學技術、練本領、強素質。把新員工作為培養重點,以代旭升創新工作室為平臺,豐富技能知識,促進成長成長,把后備人才儲備管理落到實處。
三、深化職業生涯管理的幾點思考
(1)提高認識,深入推進職業生涯管理。職業生涯管理的運用推進了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和與應用,改善了作業隊伍當前面臨的人員緊張、人才匱乏、技術斷層等實際問題,推動了以原油生產為中心的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為采油廠提速提質提效注入了活力。(2)統籌聯動,強化管理部門協調配合。職業生涯管理的運用充分發揮了機關各部門和基層隊相關職能的作用,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往往要經過不斷反饋、修正和調整。因此,員工職業生涯管理也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創新,需要機關各部門和基層隊之間強化一體聯動,加強協調溝通、加強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充分發揮好各自在工作中的職能作用,以更加務實的精神真正的關心員工生活和成長。(3)完善機制,搭建成長成才平臺。進一步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員工學習成長、努力工作、不斷創新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為他們打造更為廣闊的成長平臺,在用好人、留住人、吸引人中形成大力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推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斷推動企業科學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