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旦
【摘 要】當前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作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還存在著在專業、課程及招生等方面斷層、重復或脫節現象,如何加強職業教育的整體吸引力,加強技能型人才系統培養的要求,這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現實意義;實施方法
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主要內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類型和層次結構科學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動中職、推進高職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從實踐來看,中、高職銜接工作的內涵性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并未出現預期的“火爆”,而是“冷熱不均”。即中職“熱”、高職“冷”,教師“熱”、學生“冷”,開始“熱”、后來“冷”,家長“熱”、學生“冷”等。當然,中、高職銜接的阻礙因素也很多,但更重要的瓶頸則在于培養目標定位不清、專業設置各自為政、招生模式自說自話等內部原因。為此,迫切需要更新觀念、明確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一、中、高職銜接的現實意義
(1)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隨著地方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對生產一線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進而對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標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產業的升級勢必使中職畢業生滿足不了企業的要求,就業有了困難,而現在學生還要繼續就讀兩年,一方面能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通過獲得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提高了勞動后備軍的整體素質,保持社會穩定。(3)拉動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中等、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改變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以利于穩定中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二、中、高職銜接的現狀
從現有情況看,中、高職銜接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分段貫通式。即將一所或幾所中職學校與專業對口的高職校聯合辦學,采取3+2方式,前3年在中職學習,后2年在高職學習,按階段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二是提升式。即選擇部分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關規定,辦5年一貫制的高等職業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等院校(包括現有職業大學、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高等專科學校及部分本科院校設立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招收初中畢業生辦5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本文主要探究的是3+2方式,這種銜接不是原來的“中職+高職”而是打破原來中、高職兩個階段各成系統的教育形式,由省級高水平示范性職業學校與高職院校合作開展試點,建立共同培養目標,按職業能力要求進行課程重組,整體設計、統籌安排、分階段實施。目的是充分發揮中、高職的教育資源和辦學優勢,各自加強應承擔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與技術訓練,而不必集中在一個學校配全5個年級所必須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全部資源。
三、中、高職銜接的實施方法探究
(1)完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體系。要使中、高職銜接達到最佳效果,設計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個重要的前提。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層次上的差別,中職教育應該表現出中等層次性,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高職教育要比中職教育有更深更廣的專業理論,更高更新的技術要求,增強高職教育的銜接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特別是要有更強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避免中職、高職培養目標出現職業能力水平和教育層次的錯位。(2)規范中、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上的銜接。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要適應經濟發展,與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結構變化相同步,提倡在專業設置上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能反映可持續性發展。(3)構建中、高職教育整體性的課程結構體系。避免中、高職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設置上存在重復現象,同時考慮到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后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普遍感到比較困難等問題,應根據行業、企業相關職業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來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以國家職業標準和職業鑒定考核要求制定相應的職業能力標準。(4)加強中、高職招生制度上的銜接。招生制度上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關鍵一步。首先應明確招生入學條件,在學生入學和資格認可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可以由牽頭院校與參與院校共同制定。值得一提的是,中職學校在進行招生宣傳的時候就要讓廣大家長和學生明白中、高職銜接的優越性,是一種由低級到高級的系統性職業教育,而高職學校也可提前介入參與到招生工作中做一些宣傳來吸引廣大學生報考。
參 考 文 獻
[1]張家寰.中高職銜接課程結構一體化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1)
[2]周香玲.職業教育的發展要從外延轉到內涵[J].機械職業教育.2009(6)
[3]冉隆平.中高職銜接教育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