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工作者當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務,中職教育更應該率先實現教育信息化。中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高低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根據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分析了產生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目前現狀的原因,提出了提高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對策
2012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教育信息化,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更應該率先實現信息化。因此,了解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明確產生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目前現狀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培養中職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對于實現教育信息化,提高中職教學質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
根據2004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我對部分中職學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結合本人從事中職教育工作實際,目前中職學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如下:
1.在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與態度方面
首先,是中職教師在教學中對運用教育技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他們普遍沒有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的意義不明確,對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不予重視。
其次,中職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意識不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的意識不足,目前支持中職教育教學的教學資源在源源不斷地增加,但是,中職教師使用這些資源的意識不強,缺乏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也缺乏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因而使這些教學資源不能很好地發揮良好的作用。
2.在教育技術知識與技能方面
大多數教師能夠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基本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不了解教育技術研究方法。中職教師的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水平不高,只是初步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掌握一些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基本掌握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少有教師掌握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還沒有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3.在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方面
許多教師能夠正確地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有少許教師能夠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但是很多教師上課還是用老三件“嘴巴、粉筆、黑板”,很少用現代教學媒體輔助教學?;静荒転閷W生提供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能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不能夠很好地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不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有些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業務知識,發展自己的業務能力,但很少有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和家長交流學習情況;部分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與同事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但不能與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應用進行合作與交流。
4.在應用教育技術的社會責任方面
少數教師能使所有學生公平應用學習資源,能向學生示范并傳授一些與技術利用有關的法律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
5.使用教育技術的環境和條件
不少中職學校還沒有教育信息化基本條件,甚至連校園網都沒有,更談不上豐富的、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同時不少中等職業學校對教師缺乏相關教育技術培訓。由于中等職業教育在近幾年的迅速發展,教師數量急劇增加,教師培訓還沒有跟上,對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更是沒有得到重視,不少學校尚缺少開展教育技術培訓的師資和設備。
二、對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現狀的分析
針對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和《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進行分析,其原因如下:
1.中職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
有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管理者,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不夠,沒有建立《中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當然沒有把它作為選聘教師的重要條件,也沒有嚴格作為中職教師晉級評優的重要條件。
2.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環境和條件
很多中職學校校園網還沒有建立,或者雖有校園網,但是教師教研室、教室等教學教研公共場所沒有網絡設備,有的學校僅有一個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需要中職學校的主辦方加大資金投入,添加和更新教學設備,改善辦學條件,保證教學需要。
3.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措施不力
中職校沒有明確加強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沒有通過對中職教師進行在職培訓來提高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具體措施。教師也沒有學習新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方法的積極性。
4.中職教學質量監測和評價的措施不力
教育管理部門沒有對中職教學質量嚴格監測和評價的具體措施,因而導致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不到位,因而,中職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能力的教學水平缺乏評價的依據,缺乏運用教育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和壓力。
三、提高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對策
1.提高中職教育信息化的認識
根據2010年11月27日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中的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計劃的要求,“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結合,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和科研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建成服務決策、服務戰線和服務社會的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公共資源服務體系,以信息化帶動中等職業教育現代化?!?/p>
要實現這一中職教育創新計劃,中職教育工作者務必要認真學習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明確各自在實現教育信息化中的任務和目標,提高中職教育信息化認識,制訂中職教育信息化的具體措施,務必要把提高中職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放在教育信息化措施的首位。
2.加大經費投入,保證教育技術應用的環境和條件
國家、地方和學校主辦方都應該籌措資金,按照中職教育信息化的標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配齊必須的教育教學設備,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使學校師生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與學習,應當做好兩大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建設。
(1)建設中等職業教育網絡學習平臺。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計劃里指出,要開發制訂相關技術標準,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學習平臺的三大系統:①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布、共享和管理系統。②建設面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社會人員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包括網上學習、在線輔導、考試評價、證書考核等功能。③建設面向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教學支持服務系統,包括資源獲取、教研交流、進修提高等。
同時,建成國家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中心。拓寬網絡帶寬、改造硬件、充實資源、培訓教師,建設數字化仿真實訓示范教室,探索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這一計劃的實現,為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建設中國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公共服務體系。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提升計劃里還指出,開通面向公眾的中國職業教育信息資源網,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共享機制,通過開發整合、征集評選、質量認證等多種方式,匯聚和共享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建成全國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3.實施中職教育工作者全員培訓
提高教師信息化素質,開展職業學校教師、技術和管理人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普遍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完善師資培養培訓體系。繼續加強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創新培養培訓模式,開發培養培訓課程和教材,改善專業實習實訓條件,建立基地工作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要在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班主任和德育課教師國家級培訓的基礎上,所有中職學校要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和中國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公共服務體系,開展校本培訓,使每一個中職教師都接受教育技術的培訓。
(3)校本注意培訓內容和方法。①在中職教師培訓中,把教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作為主要內容,重點是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訓練。②培訓師資的來源。各級各類學校抓住國家級和?。ㄊ校┘壟嘤栆约皺C遇,派出有足夠的教師參加培訓,獲得培訓教師的資格和能力,回校擔任校本培訓的師資。③培訓設備設施。每所中職學校都應該積極籌措資金,解決培訓教師應該有的一切設備和設施,教育技術培訓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培訓,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注重實踐。④把教育技術的培訓與實際的教學緊密結合。培訓中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為依據,選用教師正在進行教學的材料為載體,所在班級學生為實踐對象,使參培教師學會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熟練地使用教學儀器設備、多媒體教室的維護與管理等。
4.將中職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納入教師資格認證與績效考核體系
(1)建立全國性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體系。應當由國家制訂中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根據這些標準對未來教師和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和測試,并發給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合格證書,并將其作為任職資格條件。
(2)把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冃ЧべY已經成為教師工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對每位中職教師進行績效考核時,把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情況作為重要指標,讓在教學中很好地應用教育技術的教師得到褒獎,多得績效工資,在評優晉級時優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
201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2(03)
[3]何克抗.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解讀,2005(06).
作者簡介:胥果,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教育及應用。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