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英語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它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記憶。
關鍵詞:英語教學;朗讀;語感
實施新課改以后,高中英語教材的容量比以前大了很多,老師普遍感覺到課時比較緊,但必講內容老師又不得不給學生講,那怎樣來化解這個矛盾呢?老師一般在課堂上會一講到底,而給學生練習進而熟悉、理解、消化、吸收老師所講內容的時間很少或幾乎不給留時間。
老師總認為,必講內容只要老師給學生講清楚,就OK了。至于學生能不能理解、消化、吸收,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我認真備課、講課,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我問心無愧。孰不知,你這樣做,只能說你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因為課堂教學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活動組成的,不可偏廢,缺一不可。如果你把課上成“填鴨”式的課的話,那只能說你一定是弄錯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老師是主導的關系,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尤其是在上閱讀課時,由于課文篇幅比較長,課時比較緊。
所以,很多老師匆匆忙忙地給學生留下幾分鐘的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時間外,就滔滔不絕地開始講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詞組以及句型、語法等。講前或講后不讓學生范讀或領讀課文,一篇有血有肉、渾然一體的閱讀文章,全然讓老師上成了講詞的用法、句型及語法的課。結果,老師講得神采飛揚,可學生卻聽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老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全然不顧新課改精神,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結果可想而知——考試成績一塌糊涂。怎么會這樣呢?
因為學生對課文很生疏,連讀都讀不下來,你還指望他(她)能記下課文中的單詞,會用課文中重點單詞、詞組,會用課文中的句型,會用課文中的語法,以至于理解了課文的意思等,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僅僅是閱讀課上要給學生留時間朗讀課文,其他類型的課,不管留的時間是多還是少,都應該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把學的東西讀一讀,讓學生有個理解、消化、吸收的過程。那么,朗讀課文為什么這么重要?它有什么好處呢?
一、朗讀課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或語言現象的敏銳感和迅速領悟的能力。語感這東西對學生學習語言來說,是十分緊要和重要的。語感越強,對語言的敏銳感和領悟能力就越強,進而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就越強。說個很具體的事例,學生在做英語試題時,尤其是完型填空題和閱讀理解題,有些題的正確答案的選項就是憑語感選出來的,你讓他(她)給你解釋一下為什么要這樣選時,他(她)可能一時半會也說不清,他(她)說感覺應該選這個選項,這就是語感在起作用。可見,要想把英語這門課學好,必須把語感培養出來。但培養語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長期大量的閱讀和朗讀。
二、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朱熹說:“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朱熹雖然說的是漢語,但這個方法同樣也適用于英語,畢竟語言是相通的。朗讀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范的有聲語言,通過朗讀提高了學生對語境的領悟力,以及審美能力,與作者產生共鳴,自然不待其解。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把課文讀得結結巴巴,甚至讀都讀不下來,他(她)能看懂一個個句子的意思嗎?他(她)能理解課文的意思嗎?顯然不可能。因此,閱讀課上,老師一講到底的教法肯定是不對的,必須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其進行朗讀訓練。
三、朗讀,有助于學生對單詞、句型及語法的記憶
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把單詞、句型及語法等放在句子中,將句子放在課文中來記憶。我們記單詞、句型及語法的目的是使用它們,不是為了記單詞、句型及語法而記單詞、句型及語法。如果課文當中有這么一些句子、段落,它們既包涵了我們剛學過的重點單詞、句型及語法,那為什么我們不通過朗讀這些句子、段落而把它們背下來呢?到了我們使用這些單詞、句型及語法的時候,我們腦海里只需像放電影一樣把這些句子、段落呈現出來,不就OK了嗎?
我們這樣做是一舉兩得,即:記住一個句子,不僅記住了單詞、句型及語法,而且重要的是會使用它們。這和你脫離句子、課文孤零零地背記單詞、句型及語法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脫離句子、課文孤零零地背記單詞、句型及語法,即使費了很大勁記下來了,相當多的東西不會使用,或者一用就錯,那不是白費勁嗎?
作者簡介:蒲成安,中學高級教師。
(作者單位 陜西省城固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