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達雯
【內容摘要】廣播操是盲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播操做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盲校學生的精神風貌。廣播操不僅能使身體各部分的關節、肌肉、韌帶都得到鍛煉,而且還能糾正盲生由于視覺障礙而造成的盲態(低頭、含胸駝背等不良姿態),提高盲生進行空間思維和記憶的能力,發展上下肢的協調性,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等。那么,怎樣才能讓盲生學好廣播操呢?筆者根據六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制定有效的教學設計、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這三點必不可少。
【關鍵詞】盲校 廣播操教學
配合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我校開始實施《第九套大眾廣播體操》。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第九套大眾廣播體操》這套操在保持基本體操的動作風格基礎上,整體難度較之前的《第八套廣播體操》有所提高。廣播體操節奏感強,突出對身體姿態和動作規范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體質、糾正盲相、提高身體素質、培養肢體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質等。作為盲校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它是反映學生整體面貌的一個窗口,同時也是盲校推進素質教育的形象工程。但是,廣播操教學中,由于在制定教學設計,選擇教學方法以及策略等方面出現許多問題,結果經常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在實踐中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以供參考。
一、制定有效的教學設計
通過視頻和掛圖,教師首先熟練掌握《第九套大眾廣播體操》整套操的做法。同時,仔細分析和研究整套操的風格和結構特點,重點研究每節操的重難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廣播操的教學單元。以下是本單元的教學設計:
1.指導思想
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和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以形成規范的身體姿態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在練習中發展身體各項素質,在游戲中培養自信心,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在考核中提高動作的規范性。
2.教學目標
(1)了解廣播體操的結構特點與鍛煉價值,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2)學會《第九套大眾廣播體操》的9節操,動作熟練、規范,整齊劃一;發展一般協調性和肢體控制能力,以及柔韌、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
(3)端正學習態度,展示良好的精神風貌,通過小組合作增強集體榮譽感;
(4)發展積極進取、樂觀自信、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3.教材分析
《第九套大眾廣播體操》共10節操(包括預備節和結束動作),每課時新授1~2節操,5~6節課就可完成全套教學,但是為了達到動作“熟練、規范、整齊”的目標,必須再增加2~3節課進行鞏固與提高。此外,搭配游戲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廣播體操的枯燥乏味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利用廣播操每個八拍前后4拍動作相同、方向相反的結構特點,在教授完前半部分動作后,讓學生自練后半部分,然后小組互練,教師巡回指導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讓學生掌握廣播體操動作要領,同時發展學生的靈敏,柔韌性以及速度等身體素質,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打下基礎。
4.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處于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好動、精力旺盛,又處于力量、靈敏、速度等素質發展的敏感期。他們學習積極性高,參與意識強,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但創新能力還需大力培養。本班一共16人,其中低視力學生12人,全盲生僅4人。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合作學習小組,每組3名低視力生和1名全盲生,選能力較強的低視力學生為小組長。
5.重難點
重點——掌握各節體操的動作要領;難點——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6.教學原則
本課全面貫徹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身體全面發展原則、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提高原則,提高課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7.教法學法
本單元內容相對枯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首先認真觀察與觸摸教師示范動作,然后自學自練自控,然后,小組互學互練并評價。教師可采用講解法與示范法、完整法與分解法、重復法、觸摸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游戲法和比賽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盡快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8.教學反思
(1)過高估計學生對于身體各個關節的了解,個別盲生連自己的肘關節、膝關節在哪里都模糊不清,教授速度過快使他們跟不上節奏。
(2)全盲生方向感弱,在轉體時很難掌握角度,或轉得多了或轉得不夠,應運用“盲文點定向法”并給與聲音提示等。
(3)每節的基本動作學生大多能夠掌握,但細節動作抓得還不夠嚴密,整體的一致性較差。
二、實施教學的有效方法
在執行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具體的每節課應該運用哪些教學方法?如何補償學生視覺缺陷?新授每節操之前,教師要給學生復習這節操所要運用到的各種動作。術語的講解要準確、簡練,讓學生記住這些動作名稱,比如:箭指、胸前平屈、頸后屈、兩臂屈肘胸前交叉等。盡可能地讓盲生觸摸規范的動作,逐漸加深對正確動作的形象記憶。這個階段的學習主要以集體練習的形式為主,針對重難點采用集體糾錯與分組合作練習法。
根據廣播操左右對稱的編排特點,在教授每節新動作時,教師教授左側動作,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右側的動作,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培養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其次,讓低視生在課后利用剩余視力對照視頻,糾正錯誤動作;然后全盲生在低視生的帶領下,進一步鞏固練習。此種形式可以將學生的主體性延伸到課堂以外,顯著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復習階段可繼續采用分組的形式,要求組長負責各節操重難點的強化與鞏固,提高自主練習的效率,同時教師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針對全盲生提供個別輔導。
三、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
廣播操教學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1.保證每天的廣播操時間,加強集體指導。每天早晨有固定的時間,只要天氣情況允許,學校都會組織全校師生一起做廣播操。體育教師更要加強對集體學生的語言提示和個別學生的糾錯。
2.辦好每年一次的廣播操比賽。我校非常重視舉辦體育運動會,每年舉辦兩次運動會,一次是春季田徑運動會,另一次是冬季特色運動會。其中冬季的特色運動會以跳繩和廣播操比賽為主,以班級的形式展開。比賽前一個月,班主任老師就會利用課間、午間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廣播操訓練,以良好的風貌迎接廣播操比賽。這也是一個讓學生重視廣播操練習和體育鍛煉的良好契機。
四、總結
在盲校的廣播操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在課前制定有效的教學設計,在課上實施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在重視課后的反思,不斷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對于廣播操的重視。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盲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