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芹
近年來,頻頻曝光的校園案件,如復旦大學研究生林某毒殺室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名學生因為口角糾紛將室友揮刀捅死,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學生心理健康、法律意識、道德素質的探討。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諸多的德育途徑中,思想品德課是居于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實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課在本質上是德育課,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重大的導向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如何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認真思考探究的重大課題。
一、思想品德教師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業務素質
個別思想品德老師認為這門學科小,分值低,就這樣教教就行了,對思品課喪失信心,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有的老師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解不透,而且把偏見滲透到課堂上;還有的教師責任感不強,不挖掘思想教育的因素,也很難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因此,提高思品教師的道德業務素質十分重要。我認為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新知識、新技術頻繁出現,新信息、新觀念迅速傳播。作為思品教師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勝任教學;必須要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必須要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2.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作為思品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這一觀念應該深入每一位思品課教師的心。 師范學校都有這么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加里寧說過:“教師們的世界觀,他的行為,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的影響全體學生。”教師是學生直觀的、活生生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可塑造性、模仿性很強的青少年學生起著直接影響和熏陶作用,規范著學生的人生路標。所以,思品教師要特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言教為后,身教為先”。
二、課堂上要有情感投入
作為思品教師,上課時必須飽含豐富的情感,以情動人,就如演員一樣,進入角色,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情感的教育培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師要使學生置身于充滿愛的氣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心理學家李伯黍和燕國材都強調:道德情感教育要重視教師情感的感化作用。“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師必須自己具有這種情感;要學生激動,首先就要教師感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師自己做到了情動于衷、言發乎情,才能使學生心有所動、情有所感。例如,教師在講述道德范例的時候,滿腔熱情地加以贊揚,會使學生產生羨慕、向往的情感;在批評一些違反道德要求的行為時,用嚴厲的態度,否定的詞語進行批評,使學生對這些行為產生厭惡、憤慨或羞愧的情感體驗。教師要用自己真切的感情感化學生。常言道:“知之深,愛之切”。教育者不但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只有知情結合,相互促進,才能夠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學活動形式要多樣
就教材講教材的說教式課堂已遠遠不能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情感上的體驗。要使思想品德課發揮德育功能,必須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
1.在課堂上,結合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講父母與子女之間應如何相處時,我會讓學生用小品表演出兩種不同的模式,使學生在比較中知道正確的做法;在講法律和道德的關系時,我出了一個辯論題“法律和道德誰的作用更大”,學生們辯論到最后才發現這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另外,我還采用“小小法庭”、“我來當老師”、“快樂競答”、等多種形式。學生們上課興趣高昂,積極參與,這些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在課外,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便增強德育效果。
(1)開展手抄報、辦好板報或各種競賽等活動。黨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指出:“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因此,每到重大節日,我都會讓學生每個人制作一份手抄報,合作出一期相關的黑板報,或者開展一項活動。如:母親節的到來,布置給媽媽洗腳的活動。另外,課堂外,我還組織過“中華文化知多少”的知識競賽活動,組織過人生的價值在哪里的辯論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沖擊,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這些課外活動更吸引學生,促使著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帶給他們課堂教育中所無法得到的樂趣。
(2)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上初二法律課時,我采取組建少年法庭、聽取講座、采取警校共建的形式,增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在上九年級第一單元“親近社會,服務社會”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里去看望孤寡老人,到街上打掃街道,參觀先進事跡的展覽,激發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在上“黨的基本路線”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對比中國改革前后的巨大變化,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優越性和改革開放的重要性的認識,激發愛國的熱情。
(3)積極開展小論文寫作,總結體會。小論文活動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可以使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融入社會,深入實地進行調查實踐,取得豐富真實的感性材料,并學會進行加工整理,理出文章的論點論據,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使自己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有東西可寫。通過小論文活動可以有力地推動學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增強參與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鞏固德育成果。
四、發揮重大時事的德育功能
初中學生關注的社會內容日益增加,對英雄模范人物能激起強烈的愛,對國家民族的興衰能夠激起內心強烈的關注。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緊密聯系實際,充分發揮重大時事的德育功能。例如:對大巴司機吳斌的宣傳,使學生認識到責任的重要;對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的陳斌強的宣傳,能使學生更加孝敬父母;對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何玥的宣傳,使學生認識到奉獻的美的力量。通過對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的宣傳,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五、加強與家長的聯系
德育只靠學校的力量,不足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還需要得到家庭的有力配合。“學校老師一堂課,不抵家長一句話”。由于社會現實原因,思品課教師的德育效果,往往會被家長的“別聽他的,他那是胡說八道”一句話無情的摧毀。這種不一致,使我們在課堂上講得一套正面道理,完全被后者的負面教育抵消了,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增加了工作難度。這就需要思品課老師經常與學生家長聯系,取得家長對思品課教學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思品課教學,使思品課的德育要求得以落實,使思品課的德育功效在課外得到鞏固。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思想品德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業務素質;在課堂上投入自己的情感;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積極發揮重大時事的德育功能;加強家校聯系,鞏固德育效果。這樣,我們的教育產品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廢品”和“危險品”,這也是思想品德課最大的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草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