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清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成為影響其體育成績的主要因素。重文輕武是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體育課的看法,體育課學好學壞無所謂,文化課是主課,是學習的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體育教學,只是讓學生機械的重復練習,體育課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時無精打采,處于“半枯萎”狀態。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初級階段,要使學生在起跑線上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于是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創設了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運動中不知不覺養成了鍛煉習慣,增強學生的健身意識。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克服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習性,學會協調與組織、團結與協作,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創設情境,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體驗到體育課的魅力和樂趣。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豐富的感性知識,符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滿足了情感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自由化、生活化,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一、游戲法
小學生容易興奮,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進而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我們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通過生動的教學,發揮游戲的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教育意義。體育游戲能吸引學生,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游戲是小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比如跳繩游戲,跳繩是項綜合性的全身運動,因此我們先給學生做示范,分解跳繩的雙手和雙腳的動作,講解動作要點,從空手聽節奏跳、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到單手拿繩、雙手拿繩實際練習等進行分步練習。從最基礎的手搖繩練起,然后過度到搖繩——跳過去——再搖繩這樣的分解練習階段。這樣的教學分解了學生學跳繩的難度,強化了跳繩時的節奏感,學生學習跳繩就容易多了,從能夠動作連貫地跳一下,到能連續跳幾下。經過分步練習之后,學生跳繩的動作越來越規范了,許多學生漸漸地喜歡上了跳繩,還經常主動要求練習。
學生跳繩時,不是繩到了腳邊還沒起跳,就是繩還沒到腳邊就先起跳了。這是因為沒有掌握跳繩時的節奏,因為跳繩不但需要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協調配合,還需要良好的節奏感。在日常跳繩活動中,我們要仔細關注每個學生的活動、了解當前學生已有的經驗,正確估計學生的活動水平。對不會的學生,我們要仔細觀察其練習的過程,規范學生練習跳繩時的要領,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跳繩。
二、模擬法
教師根據小學生模仿力強的特點,組織學生模擬小白兔和青蛙跳躍的動作,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學生才能樂于學,學得好。學生在模擬動作中掌握了動作要領,學起來津津有味,感到快樂無比。
三、比賽法
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厭煩重復的練習,我們可通過分組比賽的方式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體育課變得活潑有趣。學生在相互比拼的情況下,主動參與其中,力爭奪冠。在競賽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輪滑比賽等。
輪滑運動既健身時尚,又能培養小學生的運動愛好,深受學生喜愛。我們以推廣普及為主,組建了一支輪滑隊,以點帶面,幫助興趣高、進步快的學生更快更好地發展,拓寬學生強健體格的途徑。
為營造愉快的輪滑氛圍,創設良好的環境,增進家長對輪滑活動的了解,我們在宣傳櫥窗、家長園地陸續刊出了“帶你走進輪滑世界”——介紹輪滑運動在國內的發展狀況,“溜溜信息速遞”——傳遞相關的輪滑活動及比賽信息、“溜溜喜報”——宣傳輪滑隊小朋友的獲獎喜訊,“溜溜隊專版”——記錄溜溜隊的成長及活動花絮等。每天下午四點,鋪上塑膠的操場是溜溜隊學生自由活動的天下。他們或自由結伴,或個別活動,非常輕松愉快地滑翔著,在快樂運動中不知不覺養成了鍛煉習慣,增強了健身意識,輪滑興趣日漸濃厚。
通過積極鍛煉,學生的輪滑技術天天見長,動作瀟灑,協調自如,幾位進步快的學生還學起了平地花樣。六一前夕,我們在園內舉行了“首屆快樂輪滑賽”,為有運動潛力的小選手提供了展示特長的機會。大家在比賽中勇敢、大膽,平時堅持每天訓練的小選手脫穎而出,獲得了好成績。大家拿著小獎狀,掛著金燦燦的小獎牌,開心極了!
四、多媒體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教學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多媒體把文字、聲音、圖形等集于一體,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理解力,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了更多的知識,優化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以其新穎的教學形式、豐富的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生動地展示了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21世紀的學生,除了具備良好的文化知識,更需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體魄,以及多方面的技能。我們的體育活動在鍛煉學生體質和意志的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自我控制,鍛煉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使學生擁有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責編 閆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