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利敏
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企業融資的背景,并通過對我國企業融資模式進行分析,從自有資金、預售賬款、銀行貸款、企業上市等多種融資方式,針對當前企業發展存在的過度依賴銀行、融資模式單一、股權融資比例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加大銀行監管力度、鼓勵多元融資形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規范并健全金融法律法規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融資模式 企業 房地產 礦業
一、 我國企業融資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企業發展亟需資金支持。2008年來,我國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投入四萬億資金進行宏觀調控,其中不少流入房地產、礦產企業等特殊行業,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必須通過多種渠道獲得風險、數量匹配的資金。與此同時,基于國際對融資的經驗,融資方式不當,比例失調將會造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在此情況下,探究這類行業中企業的融資模式、存在問題以及相關對策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房地產、礦業的發展帶動著建材、交通等多個行業,其本身的行業性質和資金密集的屬性,導致其擴張對金融的依賴性不斷增加,企業無法通過自身積累彌補項目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必須通過多種渠道獲得風險、數量匹配的資金。與此同時,基于國際對融資的經驗,融資方式不當,比例失調將會造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機。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3萬億元,其中房地產、礦業固定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相比自2005以來,房地產、礦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約19%有所下降,但房地產、礦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2011年我國采礦業固定投資總額達到了1.18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746億元,資金總額規模達到1.19萬億元,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占10.3%,國內貸款占10.4%,外資資金占7.5%,自籌資金占84.5%。2011年房地產業投資規模達到了6.18萬億元,約為2008年投資規模的兩倍資金總額規模達到10萬億,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占1.1%,國內貸款占14.1%,外資資金占8.1%,自籌資金占45.7%。由此可見,自籌資金方式是融資的主要模式,其次以國內貸款為主,房地產、礦業企業的投資規模近幾年有擴大趨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二、 房地產、礦業企業融資模式
1. 自有資金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利潤,凈利潤部分作為企業的留存收益,股東的投入資金作為資本公積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企業的其他綜合收益例如可出售金融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等作為所有者權益增加企業資金。企業的自有資金使用成本低,且資金為企業持有,持有期限受到的限制較小,但是由于房地產、礦業項目耗費資金額大、周期長,僅僅利用企業自有資金不能填補資金需求,故在融資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2. 預售賬款
預售賬款融資是指通過預售產品獲得資金,例如在房地產經營中,開發商將建設中的房屋預售給房屋承購人,承購人支付一定的定金或一定比例的房屋購買款項。在礦業融資中,企業通過預售礦產品,例如預售黃金以此為礦山開發提供資金,或者在通過對沖交易獲得資金,規避風險。預售賬款在企業財務報表中作為負債,增加了企業現金流,預售款的資金通常風險小,且利息低甚至無息,但是預售賬款增加資金的力度有限,且受到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必須要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避免產品交付違約導致的損失。
3. 銀行貸款
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融資形式通常包括信用貸款、擔保貸款、抵押貸款以及質押貸款等。企業通過其信譽、其他企業擔保或將土地、在建工程或以采礦權作為抵押獲得貸款,目前國內少數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允許企業使用探礦權抵押融資。銀行貸款融資操作較為簡單、融資額度較大、成本相對較低,但是銀行的授信對象通常是經營情況良好、富有經營經驗、信譽較好的中大型企業,對經營年限、注冊資本、財務狀況、營業收入規模、還款來源、抵押物價值等都有嚴格要求,同時對于項目自有資金比例有嚴格限制,只有配比足額項目資本金,才能獲得相應的銀行貸款。所以大多數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獲得的資金有限。
4. 企業上市
企業上市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向公眾出資人出讓企業所有權獲得資金。股票作為企業股東對企業所有權憑證,是企業獲得更多民間出資人資本的有效方式,公開發行是指發行人通過中介機構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廣泛地發售證券。上市融資是目前國內企業融資的主要形式,發行方式包括IPO發行、配股發行、增發股票、可轉債券等。上市股權融資作為當下外援融資的主要方式,對企業融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漲,政府對為控制房地產過熱對房地產企業上市條件進一步嚴格規范,部分企業的上市計劃受阻,融資額度受限。
5. 引進外資
根據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外資融資在融資中仍占有不少比例。企業通過國際金融機構例如世界銀行等獲得資金,但是此類資金往往需要企業獲得某些特許項目融資權利以及政府提供擔保,獲得資金的企業以大型企業為主,對中小企業很難通過引進外資融入資金,此種融資通常針對經濟發展較慢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支援型貸款會逐漸減少。由于除此之外,企業可以通過合資形式融資,外商入股作為企業的控股人或實際控制人參與企業管理經營,但長期以來為防止熱錢過多流入房地產行業,加強對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防范,抑制投機性投資,國家對外資投資房地產有諸多限制,商務主管部門對外匯流入類房地產項目、跨境投融資活動以及并購、股權出資等方式新設及增資的房地產項目的審批監管都越加嚴格。
6. 債券融資
企業債券融資是指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籌資。公司債的類型主要包括擔保債券、無擔保債券、中期票據結構化票據、商業票據、直銷票據、交易商承銷票據等。擔保債券是指企業通過房屋、土地、股票或其他資產作為擔保品發行債券,土房地產、礦業企業將房屋、土地或礦產作為抵押品發行債券。無擔保債券是指憑借發行人信用發行債券。票據形式作為一種企業的債務憑證,利率相對較低,只是目前國內票據等衍生品市場并不發達,籌資額度有限。
7. 其他形式
其他融資形式包括資產支持證券、私募股權、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形式。資產支持證券市值以應收賬款、貸款等作為標的資產發行證券,企業資產證券化可以通過以企業可產生穩定未來現金流的資產作為擔保,通過金融市場出售債券私募股權是指向非公眾出讓股權獲得資金,包括杠桿收購、夾層融資等。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是房地產融資的一種特殊基金,將流動性低的房地產投資轉化為流動性高的信托基金出售給投資者。
三、 我國企業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
1. 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方式過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
雖然從2011年統計數據來看,房地產、礦業國內貸款僅占資金規模的15%以內,但是國內貸款僅僅指直接融資部分,礦業和房地產的間接融資資金中銀行貸款所占比例仍然居高不下。以房地產業為例,購房定金以及按揭約有5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而自籌資金中主要資金來源于預售款收入以及抵押貸款等。由于銀行授信在風險控制和監管都存在不足,過度依賴銀行對我國金融體系發展增加了風險。例如受礦業或房價價格影響,資金鏈的斷鏈或銷售收入的回收不暢等將會影響銀行還款,從而導致銀行系統風險增加,國內金融體系不穩定。
2. 融資比例失調、股權融資比例不高
在企業融資手段中,股權融資比例不高,而企業上市股權融資形式作為融資的主要方式,上市資金無利息、資金使用時間長。以房地產業為例,截止2011年底,國內房地產企業個數約為8.8萬個,其中能夠通過上市融資的公司不到1%。由于上市條件嚴格、環節復雜、審批時間長,只有極少數企業可以上市,部分企業通過借殼上市融資,但總體看來,上市融資比例不高。同時,企業債券發行占融資資金的比例過低,企業債券發行具有利率低、數量大的優點,債券發行操作復雜、對企業要求高,企業債券發行對中小企業難以實現。
3. 企業信用、規模參差不齊
從行業發展來看,企業大小規模不一,參差不齊。從我國礦業企業上市情況分析,2013年7月,上市公司個數僅為132家;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企業僅有276家。企業發展規模參差不齊,部分小型企業信用不良、資金流無法滿足經營周轉。礦業、房地產業具有耗資大、周期長,企業發展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企業規模小導致小型企業無法降低經營成本,而融資方式和數量又受到限制。
4. 國內法律不完善和政府政策障礙
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衍生品發展不完善,許多融資手段也受到政策限制。例如房地產企業上市并不受政府支持。證監會對炒房、炒地、擁有閑置土地較多的企業實施暫停上市的政策。而我國私募股權、資產支持證券等其他渠道缺少完善的法律作為支撐,金融衍生品市場不成熟,企業難以通過其他方式融資。
四、 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對策分析
1. 加大銀行監管力度、規范融資借貸程序
行業融資過于依賴銀行,銀行信貸作為融資的主要形式,加強銀行融資途徑的監管力度、規范資金借貸程序對我國金融市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從貸款融資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來看,除了對借款企業的經營條件等作出嚴格監管,在消費市場中對間接融資也要控制借貸風險,例如住房按揭貸款的利率、期限等,防止金融泡沫的產生和破滅造成的金融危機。
2. 鼓勵上市融資、債券融資、私募股權等融資形式
企業融資形式單一,上市融資、債券融資的比例較小,不僅會增加企業運營資本的成本,甚至會造成企業融資機制的畸形。銀監會、國務院等鼓勵企業推行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加強資金的流動性管理,企業也應該借助政府推力,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避免銀行資金緊縮對行業造成的巨大沖擊。
3. 支持并監管中小企業的發展
行業競爭有利于產品市場降低成本,并使得社會福利最大化。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避免行業內寡頭或壟斷十分重要,但是考慮到礦業、房地產企業的規模和耗資,在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對發展狀況不良,經營存在問題的企業要加大整治力度,避免其信用不佳造成的風險增加,但對于經營管理健康的企業要降低資產等融資門檻,鼓勵其長足地發展。
4. 規范并健全金融法規制度
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在法律法規制定上相對其他發達國家不成熟,我國應該借鑒歐美等國家在資本市場監管以及銀監會、證監會等監管制度上的經驗和相關政策,同時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避免引進的金融衍生產品在國內體制下成長畸形。
參考文獻:
[1] 單光振. 淺析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J]. 北京: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5).
[2] 劉旦.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債券融資研究[J].天津:中國房地產,2011(9).
[3] 聶志國.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困境與信用保險融資制度綜述[J]. 吉林:現代營銷,2013(4).
[4] 王宇波.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探討[J].北京:中國商貿,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