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市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啟動以來,我校通過5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學校整體改建工程接近尾聲,校園數字化建設進入北京市基礎教育先進行列,干部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成效顯著,具有學校特色的管理體系、課程體系和文化體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規范、優質、獨特的發展格局。
隨著對五年規范化建設的總結與思考,尤其是受羅潔副主任報告的啟發,我們深刻認識到,“一切從學生和社會的利益出發,遵循教育規律,不斷提升教育品質與服務質量”,將是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我校將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實踐。
一是課程改革引領學生快樂成長。以市區課程改革項目為契機,深入落實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建設工程。搭建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課程平臺,增強課程的豐富性、生動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并創造幸福高效的課堂,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的快樂和童年的幸福。
二是管理創新促進教師專業進步。以學校“名師工作室”、“骨干工作室”和“青年備課室”建設為核心,加強教師生態管理。關注教師生命價值,激發教師專業自省,引領教師專業自強,尊重教師專業自主,培育教師創新精神,提升廣大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專業水準,造就一支卓越的教師團隊。
三是文化建設帶動學校內涵發展。以海淀區“綻放計劃”為導向,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樹立特色教育品牌。繼續秉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文化、充滿活力的教師文化、陽光自主的學生文化,幸福高效的課堂文化,逐步形成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學校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