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石強
語文學科的教學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小學語文教學中抽象的理論感性化,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1. 要進行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讓學生明確學習拼音的好處,提高他們學習拼音的自覺性。
教師在上課時要從學生好奇的角度去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熱情,從而產生對知識的向往。例如:教師在上漢語拼音課時可以拿一些字母圖片或圖書給學生看,這時,教師則可以進一步拿出認拼音學故事等卡通圖片,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拼音。同時,教師還可以舉生活中的瑣事小例編成小故事讓他們來注音,相互交流找出發音不準等造成的偏義偏詞所帶來的誤會笑話。從而激發他們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
2. 根據學生認識規律,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加強直觀形象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實物教具,幫助記憶。學生認識事物從具體到抽象的。因此,教師要遵循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選擇與學生年齡階段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加強直觀形象教學,使學生獲得感知,產生形象性記憶。
充分利用卡片,圖片、插圖和運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教學。由于小學生主要以直觀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多利用圖片等直觀性教具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不易混雜新知,提高辨認記憶。
根據字母的音、形特點,采取編小故事、口訣的方法,加深印象,幫助記憶。要小學生正確無誤地掌握發音,記住字形和熟記拼音規則,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發音和掌握字形的困難,教師可以編些漢語拼音字形的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讀讀寫寫談談,以此來促進他們的識記能力。
二、識字、寫字教學方法
語文的基本單位是漢字,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習字音的困難。字音、字形、字義是漢字學習的整體統一的學習。
具體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識字、寫字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分析綜合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從一句話里分析出所要教的詞。把詞分為單個的字,再把字音、字形、字義分開,引導學生從三個部分去識、讀、寫這個詞。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再把音、形、義結合起來教授學生學習。同時,啟發學生聯想以前學過的近音,同音字、近義、同義詞,近形、同形字,并聯想與這個字有關的事物,組詞、造句子或講故事。
三、閱讀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下面以《畫》一文為范例,說明閱讀教學的一種具體方法。“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描繪畫的內容:看遠處,山有鮮明的色彩,聽近處,水靜靜流淌沒有聲音。春天雖然過去了,但那時的花兒仍然美麗鮮艷。人走過來,鳥兒仍停在枝頭,一點兒也不害怕。這包含了敘述和描繪兩個因素,簡單的敘述與平鋪把景色用山、水、花、鳥這四種景物有機的結合起來。用直觀語言把事實生動如畫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所讀即所知,所知即所感。在頭腦中構思出美麗的景色圖。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觀注,進行情感教育。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然情感修養,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作文教學方法
1. 根據指定的情節作文。 教師給學生一個故事梗概,也就是主要情節,然后讓學生根據它來擴充成一篇文章。這種文章一般要求學生必須理解故事概要的基本意思,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即對故事中的字、詞、句的理解。惟有如此才能很好地進行寫作思維創造,才能進行想象和加工。
2. 根據指定的開頭作文。教師給學生擬定一個開頭,讓學生根據它所提供的線索,開展創造性的想象,然后寫成一篇短文即作文。這類文章一般都是帶有轉折性疑問,留給學生的想象空間要比前者更為寬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肆意發揮,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