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道德銀行”成為學校德育的熱詞之一。所謂道德銀行,就是仿照銀行的形式,學生把自己在學校、社會、家庭的優秀道德行為兌換成一定的道德幣,存入“道德銀行”,如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將消費一定的道德幣,其目的在于通過這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那么,道德銀行到底效果如何?是切實有效的德育創新,還是一場只為吸引路人眼球的作秀?它的意義在哪里?怎樣才能讓道德銀行起到預期的作用,使其道德教育的價值達到最大化?讓我們來看看一線教師怎樣說。
當然,我們的目的并不是想找一個對“道德銀行”這種德育形式的定論,而是通過剖析,來看清這種德育形式有哪些值得肯定或可以改進的地方,尋求對德育形式的更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