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春
在“千校一面”飽受詬病之時,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辦學質量,辦出學校特色是每一所學校面臨的現實問題。優質特色發展是普通高中發展的應有之義。一個時期以來,建設特色學校成為校長們思考并實踐的重要工作。運河中學長期堅持“和諧發展教育”的辦學思想,堅持內涵發展,且思且行,走特色強校之路,得到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用“和諧發展教育”辦學思想引領特色學校建設
學校科學發展,教育理念先行。特色學校的建設必須要有科學的辦學思想引領。深刻理解人民群眾對學校教育的需要,努力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學校落實科學教育質量觀的重要體現。
“和諧發展教育”的辦學思想就是要從本校實際出發,營造和諧發展的教育環境,構建和諧發展的管理模式,打造和諧發展的教師隊伍,實現培養和諧發展學生的目標。“和諧發展教育”體現了學生發展目標、教師成長目標、學校發展目標的和諧,符合教育生態規律,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每一名學生在思想、個性、行為、潛能、理想等方面都有所差異,因此,教育就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長善就失。中學教育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此過程中,必須實現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一流學校是相對的,任何一所學校經過努力都可以成為一流學校,任何類型的學校都有可能成為特色學校,關鍵是做最好的自己。要準確定位、合理規劃、緊抓機遇、加快發展;要從實際出發,辦出自己的特色;要讓更多的教師樹立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業精神,崇尚超越,爭創一流,關愛每一個學生,努力提高專業水平,教書育人,在平凡中造就偉大,學校就一定可以不斷走向輝煌,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用培養目標來體現特色學校建設
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善于引導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建立自己的成長目標。既要做到針對個別學生恰當補差,更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揚長補短,促進學生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學生發展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去發掘。運河中學強調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實施層次目標管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在比較寬松的環境里成長。層次目標教學采用八分法: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能力分層、輔導分層、提問分層、學習方式分層、作業分層、檢測分層。層次目標教學關注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需要,既建立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目標,又在工作中幫助他們實現目標,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共同發展。
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是基礎教育的使命,運河中學正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完成這一使命。近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學校的擇校生較多。老師們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用一件件小事去感動每一個人,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促使后進學生盡快向優秀學生轉化。我們相信,“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學生和家長滿意了,就會對學校做出肯定的評價。
用教師專業發展彰顯特色學校建設
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是學校現實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們組織動員教師開展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在“以校為本,在師生互動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引領下,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成效顯著:形成了運河中學教師的專業精神;形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較快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實現了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
伴隨著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的深入,我們建設了全區第一流的教師隊伍。在市級基本功競賽、區級“春華杯”和“秋實杯”教學競賽中,我校先后有35名教師獲得北京市一等獎或捧得“春華杯”“秋實杯”。現在,我校有市區級骨干教師51名、校級骨干教師24名、區級名校長名教師9名,骨干教師約占一線教師總數的50%,為創造一流的教育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隊伍建設彰顯了學校辦學特色。
深化課程改革是特色學校建設的落腳點
課程是學校育人的主渠道。新課程主要體現在課程理念、教學方法和課程管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全面落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同時加強建設校本課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才能把學校特色建設落在實處。校本課程根植于學校,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有力體現。同時,校本課程建設也為學校自主發展創造了機會。
我校地處京杭大運河北起點,“運河文化”是我校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我們帶領學生走進運河沿岸的古跡,走進工廠、農村、博物館,在考察、研究中領悟先人“溝通、創新、開放”的精神。我們把積累了十余年的“知家鄉、愛家鄉、建設家鄉”教育和研究性學習資源加以整合,開發了“運河文化”校本課程,組織教師們編寫了校本教材《運河文化讀本》。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集中講座與分班授課形式。學生實踐活動則以研究性學習為載體開展各種課題研究活動。學校還制訂了相應的評價制度,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課程評價。
學校已形成以“運河文化”校本課程為特色,以體育、音樂、美術等活動類校本課程為亮點,以社會實踐類課程、學科拓展類課程等為依托的較為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課程建設與開發提升了教師教科研的水平,也為不同個性、愛好的學生提供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生活的生命歷程,要在突出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組織教師積極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堅持實施層次目標教學,組織專題教學課例研究,組織課堂教學有效性展示課、研究課、匯報課,努力創新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共同發展。
提升教育質量是特色學校建設的必然結果
學校內涵發展應該體現在學校宏觀發展和科學規劃上,體現在校園精神與文化的塑造上,體現在學校管理效能上,體現在辦學特色創建上,更要體現在學生培養的質量上。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就是始終把教育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我校干部教師崇尚卓越、爭創一流,以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的高度責任感,辛勤工作,求實創新,創造了令學生、家長和社會都滿意的教育質量。這是學校特色建設的必然結果。
十余年來,運河中學教學質量一直穩步提高,初中、高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入學分數低的學生考上重點大學,這也說明了轉化后進生的成效。
我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尤其注意對學生升學志愿的指導,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2012屆彭同學在自主招生中已經被北京郵電大學預錄取,學校領導針對他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本碩連讀,經過努力他如愿以償。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
作為北京市田徑傳統校,學校每年都能在市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足球隊、籃球隊水平在全區名列前茅,學校合唱隊、舞蹈隊多次在市、區藝術節比賽中獲獎,美術小組和器樂小組也在各類比賽中捷報頻傳。我校培養的部分特長學生還被選拔到國家隊或北京隊集訓。學校全面關心特長生的學業進步,特長學生幾乎全部被本科錄取。在上級組織的各項檢查和綜合督導評價中,我校在全區各單位中名列前茅,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實現了辦人民滿意學校的目標。
發揮示范輻射作用詮釋學校特色
示范高中校的責任之一就是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區域教育發展。運河中學與潞州中學、張家灣中學結成“手拉手”學校,共同研究學校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一起開展教學研究,對幾所學校的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運河中學的教研活動向潞州中學、張家灣中學教師開放,幫助兩所中學初中、高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每年都有幾十節研究課、觀摩課對外展示,既促進了講課教師成長,也對兄弟學校聽課教師發揮了示范作用。
受區教委委托,從2008年12月起,我作為本區第一個名校長工作室的指導教師與6位年輕校長建立了比較密切的聯系。我們共同走進學校,了解學校發展現狀,研究學校辦學思路、隊伍建設、學校管理、教育科研和發展特色。6位校長從本校實際出發,認真學習,穩步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在教委各項評比中均取得較高評價,成為我區的骨干校長。2012年9月,名校長工作室第一期結業,第二期啟動,我負責指導第二期的5位校長。我們正在用發揮示范輻射作用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特色學校建設。
發展學校文化辦好特色學校
創建一所優秀學校,除了具備先進的辦學理念,還需要:依靠校長的個人能力與人格魅力治理學校;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制度來治理學校;以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發展,大家在學校文化的影響感召下自覺自愿服務學生,形成一種習慣、一種精神,感覺不到制度的約束。
學校特色是學校文化的表現,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自然呈現,是與學校的制度文化、組織文化、行為文化相一致的,是得到全體師生認可并且表現為師生行為的。因此,發展學校文化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特色學校的必由之路。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