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仲平
摘 要:英語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提問方式,不僅有助于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起探究知識的愿望、啟迪學生的思維,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課堂提問;技巧
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就是說,教師要改變以往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高層次問題的能力。英語課堂提問,作為英語課堂教學師生雙邊活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有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只有新穎的問題不斷地被提出與解決,學生的思維才能不斷被激活,他們的興趣與想象力才能得到激發,思維空間才會因此得到拓展。
一、英語課堂提問的改革
1.1教師要很好地創設提問環境
提問時要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興奮狀態,老師應采取與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問,切忌用強調回答的命令語氣和態度來提問。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學氣氛對學生回答老師所提問題起著重要的因素。
1.2所提問題要面向全班,照顧優困兩種學生的需要
在問答過程中聽說的活動雖然只針對少數人,但全班卻同時在進行聽力理解訓練。如果問答只在占多數的中等生學生中進行,班集體就會瓦解,優秀生和學困生就會逐漸厭惡英語,從而對全班同學的外語教學產生消極作用。如一篇文章,明顯的時間、地點、人物這些問題,可叫中等生甚至較差學生回答,需要歸納、推斷作者之意所問的問題,就可以讓優秀生回答。
1.3所提問題不能過長過難
問題要大體適應學生的口語水平,如需要提出長、難問題時,可分成幾個相互聯系的短小問題。比如,在講授新知識階段,教師按課文提問要求學生按課文看書回答,如課文句子較長,則可分成幾句,讓學生省略原句或照原句回答。
1.4注意正確的提問方式
在各類聽課活動中,發現了教師提問時的一些問題:
①一問就答:教師一提問就立即請學生回答,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準備。
②一錯就糾:學習回答問題時難免出錯。教師見錯就糾,甚至時不時地打斷學生的回答。
③先請后問:教師在提問之前,已經指定了某個同學回答,無形中剝奪了其他學生思考和回答的機會。所以教師要注意正確的提問方式:首先,在提問后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即使有幾個學生已經舉手,教師提問后也要耐心等一等,給予更多學生思考的機會。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如果學生回答完全正確,教師要毫無吝嗇地肯定,使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如果學生回答不完全正確,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提出改進答案的意見,使學生愿意接受。
二、課堂提問的方式和技巧
2.1方式多樣化
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多是“封閉性問題”,阻礙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封閉性問題的答案相對單一,檢驗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它是授課過程中必要的內容,但是在教學中僅有封閉性問題肯定是不夠的。要想開發學生主動思維、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長期、持續地搭配一定量的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追求的是答案的豐富多彩、個性化和啟發性。它同學生的實際經歷、生活體驗、興趣見解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產生回答問題、參與活動的欲望,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另外,課堂提問不應局限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一種形式,還可采用學生向老師提問、學生搭檔之間互相提問、一個小組代表向另一個小組代表提問等多種形式。為了培養學生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可在課堂上合理安排答疑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疑惑提出來,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參與到解惑的過程中來,最后再做總結和歸納。
2.2真實情境化
教師設計的提問不要為了提問而問,而應同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情境相結合,為學生創造相對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在真實的語用目的下設問。比如 :教師問學生給媽媽寫封英文信會說什么,這就是個假情境,因為中國學生沒有必要給媽媽寫英文信,但是換成給學生的英國筆友寫信,這個情境就變成真實的了。
2.3用語簡潔清楚
課堂提問要避免復雜的句子結構,以免讓學生在理解問題上浪費時間。根據問題的難度,要把握好給學生思考或者討論的時間。有的問題可以點名讓學生回答,有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回答。但是,也要避免走進另一個誤區,即為了讓大家都能順利回答出問題,教師將問題設計得非常簡單,殊不知這樣也會讓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應從學生已具備的認知基礎,已學會的內容,掌握該內容的人數、程度等方面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設計出有梯度、層次豐富的問題。
三、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追求,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學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活躍狀態,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能力;能開拓學生思維,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艱辛與快樂,并思考一些深層次問題,從而使身心得到發展??梢哉f,追求課堂“提問”的生動活潑已成了教學改革大背景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姚喜紅.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初探[J].教學研究,2007(2).
[2]王元秀.對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科學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