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
《維吾爾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方法與過程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維吾爾語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轉變。下面就根據《維吾爾語語文課程標準》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維吾爾語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
一、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提高維吾爾語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首先還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才能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也才能提高維吾爾語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如果對學習毫無興趣,其他能力的培養都將以失敗告終,提高教學質量也無從談起。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母語的興趣和探究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維吾爾語語文學史。維吾爾語語文文學史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搖籃,它孕育著學生的好奇心和和求知欲,激勵著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激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恰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作家的名著,讓學生能夠從維吾爾文學家的成功與失敗中得到啟迪,從而產生學習文學的極大熱情。學生學習文學的熱情調動起來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也自然就能夠培養了,也才能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要做到這一點,維吾爾語語文教師就要多讀一些文學著作。教學中不應老是“照本宣科”,而應多一些“精彩的故事”,從而啟迪學生學習維吾爾語文學的沖動。
當學生對學習母語語文產生了興趣以后,自然就會產生一種表達的欲望,教師應該抓住時機,盡量給學生營造表達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組詞、造句、復述課文、講故事、猜謎語的機會,只要學生有一點進步,教師就應該及時表揚、贊許、認可,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表達的機會多了,自然就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也會使老師產生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功的喜悅會使老師更加敬業,更加投入的深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從而促使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形成良性循環。課堂教學使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緒、學習成績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熱情、工作風格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績。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
維吾爾語語文教學,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以交際性為主的學科,僅僅是依靠理論的教育很難達到學習知識和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其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說到底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吸引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語文課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也是檢驗語文課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檢驗語文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教師課前查閱許多資料,課上滔滔不絕教得十分賣力,總以為所有的知識全部講了,才得到安慰,才“對得起學生”。但結果往往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對此,我們有的老師“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嘆: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真難教!其實問題不在學生,而在教師,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采取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法,所以學生不“領情”。
所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要做的就是改進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樂于接受這一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并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使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充分感受到維吾爾語語言藝術美和科學美,從而喜歡學習、熱愛學習、愿意學習并研究維吾爾語文學作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維吾爾語語文興趣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引導學生“會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師是學生的向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母語語文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教會學生“學會”維吾爾語語文,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會學”維吾爾語語文。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教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個好的教法必須配以一個好的學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環節,并要求學生不斷調整學習方法,以適應新的教法。
同時,教師要不斷幫助、及時總結、引導學生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方法。當學生學會了一套良好的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習母語語文的學習方法以后,在學習上就會有進步,這種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成功的喜悅會變成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并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種學習的樂趣,學習的動力會使學生的進步更快,并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逐漸形成一種學習上的良性循環,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還需要我們不斷探討,但只要是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反復操練中能使所學到的語言知識變成技能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