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榮
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學齡期的幼兒,就像一張白紙,純潔天真,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只要教師和家長加以合理、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孩子就會很容易形成正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必須抓住幼兒成長的黃金期,堅持不懈、循循善誘,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益終身”。 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提高孩子修養,完善孩子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課。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云曉先生曾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明白,好習慣的培養,才是我們教學中最大的成果。幼兒期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的責任,就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孩子邁好走向成功大門的第一步。
一、從幼兒身邊的小事抓起,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在教師經常督促、檢查、提醒的鞏固練習中,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依賴性強。尤其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眾多大人的圍繞中更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親人們的照顧,這樣長期下去,在不知不覺中幼兒會逐步形成依賴性,養成懶惰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為此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從入園的第一天起,老師就要重視孩子們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從幼兒熟悉的身邊小事抓起,分階段有目標地幫助、指導、督促幼兒逐步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在外出參觀活動中,孩子們養成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愛護公物,不到危險地方去的好習慣;在社會、區域活動中,幼兒在與同伴相互地交往中又學會了使用 “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等。這些看似瑣瑣碎碎不起眼的行為,卻從中培養了幼兒的文明,誠信、愛心、自信、責任、合作、謙讓等諸多方面的優秀品質,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堅持不懈,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年齡小,模仿性很強,周圍人的言語行為時刻影響著孩子們的言語和行為。教師是他們心中的偶像,教師良好的言行對幼兒的行為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整個行為訓練和習慣養成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是對幼兒最好的教育。人們常說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師要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師首先要自己做得到。上課時,教師標準的站姿,就是無聲的命令;下課后,教師俯身撿紙,就是最好的榜樣。對幼兒好的行為,老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語,一個親昵的動作,一個微笑,都能對幼兒起到激勵的作用。
由于幼兒的自制能力較差,他們的認識和行為常常會不一致。即使他們了解并熟記了各種規范和要求,有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仍會在不同活動中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將老師辛勤工作的成果付之一炬。尤其是對那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幼兒,不但要用愛的甘泉去進行入腦入心的澆灌,還要通過榜樣、示范的力量去爭取,通過同齡效應去幫拉,從正面激勵、引導他們鼓起奮進的風帆。幼兒畢竟是孩子,教師小小地一次表揚肯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榮譽,一種激勵。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時,我們應采取多種表揚方式。注意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讓孩子們多感受成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幼兒的行為,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家園配合,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可是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許多家長只顧孩子的智力開發,忽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孩子過分寵愛,事事包辦代替,使幼兒失去了許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因此,要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他們自己想要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針對上述狀況,我們有計劃地組織家長參加幼兒園的半日活動、親子運動會、家園聯歡會,讓家長在不同的活動中通過耳聞目睹、親身參與,觀察了解自己孩子在園里的表現,發展狀況和教師的培養方法,引導家長重視保護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長決不包辦代替,還要有意為孩子創設動手動腦的環境,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同時,我們還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其交談,利用校信通、電話、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家園同心,對幼兒進行一致性教育,更好地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年齡小,只要他自己想做、能做,老師和家長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再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只有這樣,家園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才能逐漸形成,并成為生活中自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