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佩燦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
教師有了愛,教師的智慧才能像春雨,無私地滋潤著幼苗和花朵。《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強調:“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在教育中,面對一個個鮮活而充滿個性的孩子們,我們要給予他們一視同仁的關愛。對于那些“問題孩子”,老師更需要投入多一些的耐心去理解,更需要投入多一些的關注去幫助,更需要投入多一些特別的愛去呵護。
我們班有個男孩子,不僅長相不討人喜歡,說話結巴,而且非常好動,上課總是坐不住,不管其他同學有沒有和他講話。他總是對著別人喋喋不休,手更是喜歡調皮地去欺負別人,所以同學們都不喜歡他,不愛和他玩。打心底里,我也不喜歡這樣的學生,盡管他下課總愛湊到我跟前用含糊不清的話問我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但我就是不喜歡他。尤其知道他居然好幾次偷偷地把同桌放在課桌上的牛奶給喝光了時,在心里更是把他界定為一個“壞”學生。這樣的“問題孩子”,得到的更多的是老師帶著“警告”性的關注。
這天,小組長過來匯報說他的作文沒有交。我一聽,可火了:又是他,每次寫作文,總是三言兩語應付了事,都還沒批評他呢,這次竟然沒交?“去,把某某某給我叫到辦公室!”這次,一定要好好地教訓他!一會兒,小組長帶來了他的作文并告訴我:某某某說他有寫,只是忘記交了。我一看,還是三言兩語。可這次,我再也惱不起來了,心中更多的是震驚和一股莫名的酸澀。他在這篇題目為《我的夢想是得到幸福》的作文中這樣寫道: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喜歡我,他們說我笨;同學們不喜歡我,說我家窮,說我是小偷,丟了什么東西就說是我拿的,還會罵我;老師不喜歡我,說我學習不認真,說我調皮搗蛋,都不對我笑。我感覺很不幸福,所以我的夢想是得到幸福。”
在以“我的夢想”為題的習作里,大部分同學寫的是我的夢想是當發明家、當教師、當警察等等。他的這篇作文是與眾不同的,真實得讓人傷感。從短短的,平淡的語句中我似乎窺見到一個孩子受傷的、脆弱的、自卑的、痛苦的內心世界,震驚過后隨之而來的是不安。這樣的一個孩子,身為人師,我不僅沒有傾聽他,了解他,走進他的心靈,給予他特別的關愛,甚至……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心里一陣又一陣的揪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最大失誤莫過于片面地看待學生,從而全盤否定一個學生,忽略了學生的自信心。
再次走進教室,帶著自責和心疼再看他時,我發現這孩子平時雖然好動,調皮,不愛學習,不愛做作業,但聰明靈活,記憶力好。怎樣幫助他呢?讓他在學習上能主動,刻苦些,并能從學習中找到自信,同時也讓其他同學改變對他的態度和看法。于是,在課堂上,在下課之余,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之中,我不再吝嗇給予他鼓勵的眼神,親切的微笑,關愛的話語……終于在一次考試中,我破天荒地發現他作文居然寫得滿滿的,而且還寫得不錯,那次考試,他考了95分。這可是個機會啊,我在班上大大地表揚了他,并肯定了他這次寫作文的用心和進步,讓他的閃光點在同學面前得到肯定,看著同學們驚訝的眼神,望著他激動的神情,我相信他肯定會說:“我得到了幸福,我實現了我的夢想。”
是啊,真正自暴自棄的學生是沒有的。只要我們老師不放棄學生,學生是不會自我拋棄的。現在,我清楚地意識到:愛學生,就是要愛所有的學生,尤其是那些 “問題孩子”, 他們的心靈更需要我們用心地呵護。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愛,一如倫納德老師的“我愿你是我的女兒!”,一如歌中唱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相信即使是渺小無奇的小草,只要得到陽光的溫暖,他同樣也能染綠一整個春天。
一次“失敗”的家訪
在學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師的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一個流露關切的眼神,有時勝過多少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訓導。溝通,從心開始。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于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是心與心的交流。走進學生家,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是啊,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眼里,老師的話是“圣旨”。
傍晚,空氣中仍留著陽光的余溫,田野里的花開得正盛。我騎著車穿梭在鄉村路上,心中卻窩著一肚子火——小軍今天又闖禍了。提起小軍,那可是“大名鼎鼎”,大錯三六九,小錯天天有,班主任的辦公室呆膩了,便常常光顧校長室,成為校長的“貴賓”。這不,就因為同桌的一句話:“臟邋遢”,他就揮拳把人家的鼻子打出了血。等會兒我見到其家長后,定要當著家長的面,狠狠地將他批評一頓,當頭棒喝,才能促其警醒。
在這座還算漂亮的樓房前,我稍加思索,走了進去。我試著叫了一聲:“小軍!” “哎 ~ ~ ”應聲走出了那小小的身影,見到是我,那燦爛的笑容立刻僵在了臉上。他媽媽一看見我去,馬上放下手里的活兒和我打招呼,并充滿歉意地說:“一定是小軍在學校里又闖禍了,真是給您添麻煩了。”說著,就把小軍喊過來,劈頭蓋臉地罵了起來,小軍一直低著頭一聲不吭,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我萬沒想到家訪的“開場白”會如此劍拔弩張,充滿火藥味,我連忙制止他媽媽,說:“罵孩子起不了什么作用。我這次來只是想了解一下小軍在家的一些情況。”他媽媽愣了一下,說:“老師,小軍不是闖了禍嗎?”此時,我看了小軍一眼,發現他正用乞求的眼光看著我,我忽然改變了家訪的初衷。于是,我搖搖頭,說:“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當著小軍的面,我開始向他媽媽夸他的優點,如:腦子聰明,有禮貌,做事勤快等等。他媽媽聽得有點疑惑了,小軍卻在一旁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臉紅了。我趁熱打鐵地說:“對啊,雖然他的行為習慣不太好,但他也有他的優點。而且,我相信他那些不好的習慣以后也能一一改過來,我相信他。小軍,你說是嗎?”小軍一聽,連連點頭保證。我接著說:“其實你們家長在管孩子的時候也不能一味地責備,打罵,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你們打罵過后,可能會讓孩子用同樣的方式去打罵同學。”他媽媽一聽,也不好意思起來,同意以后管教孩子不再采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表情也自然多了,“他爸爸很少在家,大忙時,幸虧有他幫忙,要不我一個人怎么忙得過來!”她那溫和的話語如幾縷陽光灑向我的心房,倍感溫暖,此時的她是多么幸福!是啊,怎能不幸福!現在有幾個孩子能像她的孩子一樣在家幫著干農活?他們大都只會學習,有的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沒有。
在溫馨的氣氛中,我委婉地提出:是不是給孩子開辟一個屬于她自己的小房間,用于安靜地學習;是不是放學回家先讓他完成作業,然后再幫父母干活;是不是父母盡量要多陪陪孩子?
小軍的父母也談了很多,愧疚于對兒子的關心不夠,希望老師在“家校聯系簿”上寫上當天的作業,以備監督其完成……
繁星滿天時,我告辭出門。我不知道今天的家訪是成功呢還是失敗,隱瞞小軍打人的事,是對呢還是錯了?
第二天,小軍主動向那同學道了歉,還將自己帶的蘋果送給了那個同學。再以后,小軍和同學之間很少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告狀”式的家訪對于孩子來說并沒有什么幫助,只是讓孩子多受一次父母的責罵而已,甚至會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造成師生間的隔閡,不利于教育的開展。即使再差再笨的孩子,他(她)的內心也有一種被肯定被贊美的渴望。倘若這種渴望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使其性格扭曲,破罐破摔,直至“冥頑不靈”。家訪時給孩子一個微笑,一句贊美,一次肯定,對我們來說,小到不值一提,可是,卻能激起孩子及家長心中層層的漣漪,甚至于能影響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