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公民意識是指關于公民對于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的自我與自覺意識的統稱。具體內涵包括愛國教育、守法教育、誠信教育、知禮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本文主要論述了在中職班會課中滲透公民意識教育的優勢及具體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班會課;公民意識教育;優勢;策略
一、公民意識教育與中職班會課的契合
(一) 公民意識教育的概念與內涵
公民意識是指關于公民對于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的自我與自覺意識的統稱。對公民進行意識教育的內容包括:公民對自己的社會地位與社會權利,社會責任與社會各種規范的認知,信念與看法,思想與觀點,還有因此帶來的自我體驗與自我把握,自學且自律;其中還涵蓋了公民對于社會上的政治生活與公民行為合理與合法性進行自我人格、自我價值與自我道德的客觀評判,是以提高全體公民的意識、素質以及公民對政治活動參與的能力為首要目標而開展的教育活動。
公民意識教育的具體內涵包括愛國教育、守法教育、誠信教育、知禮教育。對公民進行愛國教育,是公民產生國家和民族的意識以及培養公民意識的根本所在,這二者是統一且相輔相承的。民族意識可以推進公民將國家的意識進行深化,促使各個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國家的統一;愛國情感又能使公民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升華,能夠維護我國各個民族相互尊重并融洽共處。法治意識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按照法律法規,對國家和社會的事務進行管理的思想理念。對公民進行守法教育可以提高公民按照法律行使合法權益的能力,讓公民在實踐過程中了解法治。誠信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最為寶貴的財富,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一個人擁有真善美的體現。誠信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礎,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需要。在中職學校學生中進行這一教育,不僅弘揚了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的傳統美德,而且提高了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與此同時,在現代社會中,公民在人際關系或社會責任,公德公心或環境意識等各方面都顯示出道德素質降低的嚴重現象,在公民意識教育中加強文明禮貌道德意識的教育,能夠實現我們國家公民整體的素質有效提高。
(二)在中職班會課中滲透公民意識教育的優勢
雖然開展公民意識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校可以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滲透公民意識教育,或者是結合各門課程在常規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滲透,但是在中職班會課堂中滲透公民意識教育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優勢:
1.同一般德育課相比,班會課開展的優勢
在中職學校課堂上開展的德育教育,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律與心理進行的初層次的教育。而以各班級為基礎單位,以中職課堂為主要陣營,教師作為引領者,全體學生作為主體的班會課,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利用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對中職學生進行比較全面的公民意識教育,比以往對學生進行單純的德育教育給予學生更深層次的知識,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公民意識的各個部分,更加深入地領會其中的內涵。
2.同一般老師相比,由班主任來開展的優勢
其他的任課教師,管轄的范圍就只有自己的學科課程,只限本學科課堂本身,并不能考慮學生的整體全面發展。而班主任是對整個班級進行管理的第一負責人,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與核心所在,班主任是學生最畏懼的,但同時也是學生心中覺得最值得信任、依賴也是最可靠的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的教育以及給他們帶來的各種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甚至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
3.同其他時間相比,由班主任在班會課上開展公民意識教育的優勢
在任何一個學科的課程中對中職生的公民意識教育,都只是結合本學科對公民意識中的某一部分片面的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而在由班主任開展的班會課上對中職生進行的公民意識教育,則是班主任根據自己對每個學生實際情況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個可以涵蓋全體學生思想的主題,把公民意識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融入到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之中,讓中職學生可以對公民意識的幾個部分進行全面而且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二、公民意識教育滲透到中職班會課的策略
如何在中職班會課中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滲透的教育,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講自己的策略。
(一)演講教學開展公民愛國教育
應用演講教學的方法,在班會課上開展愛國教育,讓每一位同學到講臺上講述一位愛國人士的光榮事跡。利用這種方法使廣大中職學生了解在我國歷史發展的大潮中,出現的愛國偉人及其先進事跡,讓中職生能夠在了解每一位偉人的事跡的同時,深入感受他們的愛國熱情,并從中體會在現今社會中自己要以何種方式去做一個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好公民。
首先要讓學生在班會課前做一定的準備工作,讓學生能夠了解我國愛國的歷史人物,從而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自古以來人們擁有的愛國之情,讓每位同學選擇一位愛國偉人的英雄事跡,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寫出一篇演講稿,將偉人的故事與全班同學分享。在班會課上,筆者先用地圖讓學生認識我們國家是一個土地遼闊、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我國歷史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愛國志士,然后就讓學生逐個講述愛國偉人的英雄事跡。
通過本次愛國教育班會課,了解愛國英雄,古有霍去病掃蕩匈奴、岳飛荊忠報國,現有江姐、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等愛國志士為國捐軀,詹天佑為國修路等。在同學們講述愛國故事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并產生敬佩之情,深刻體會愛國的重要性,激起學生滿腔的愛國熱血,體會到只有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愛國心,才能讓我們偉大的民族更加團結,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二)幻燈片演示開展公民守法教育
應用幻燈片演示的方法,在中職班會課上開展守法教育。通過制作和演示法制教育課件,讓同學們了解我國的基本法律法規,體會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識,了解違法違規的嚴重后果,從而讓每位學生產生知法并守法的法律意識,。
筆者在開展守法教育主題班會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相關違法案件,并制作相關的法制課件,例如搶劫案件、貪污受賄案件、涉毒案件、盜竊案件還有現在炒得比較熱的李某某等人的案件等,通過列舉實例,讓學生認識到違法違規的嚴重后果。在課件中,加入日常生活涉及到的法律法規問題,例如購物要發票,否則買到假貨退換無門;就業找工作交押金,工作不適合無法退還等比較常見的法律問題。通過直觀的課件,對法律法規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通過本次守法教育班會課,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法律法規,了解違法的后果,使學生能夠做到知法守法,并且學會利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體會社會責任,這是作為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
(三)情境導入開展公民誠信教育
利用情境導入的教學方法,在中職班會課上對中職學生開展誠信教育。首先要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特色、以學生為主體的場景,讓學生以體驗的狀態深入到設定的教學情境當中,深刻體會情境中導入的關于誠信故事,讓學生真正了解誠信的內涵。
筆者首先收集有關誠信的正反面故事,在課上設置情境,導入眾人皆知的“狼來了”作為誠信教育的反面教材,讓同學們從中體會到沒有誠信欺騙他人的同時也是在欺騙自己。然后將企業家李嘉誠的創業故事作為誠信教育的正面教材。李嘉誠創業期間由于資金有限,外商大量訂貨時提出需要有富商給他做擔保才能與之簽約。但經過幾天的努力他仍然沒有找到擔保人,最終李嘉誠以實相告,外商反而因李嘉誠的坦誠,與之簽約并預付了貨款,讓他有了可觀的收入,為以后創造李氏商業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李先生悟出“坦誠第一,以誠待人”的道理。
通過以上誠信故事的導入,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體會到誠信是做人的品質,是道德的根本,也是事業走向成功的根基。體會誠信在生活、工作和創業中的重要性,做到將誠信意識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中,真正做到誠實守信。
(四)小品演示開展公民知禮教育
利用小品演示的方法,在中職班會課中開展知禮教育,讓學生了解并體會什么才是真正的禮貌。讓學生融入小品的角色之中,親身體會禮貌用語、禮貌行為,找出自身不足,認識自身的缺點。
班主任在班會課前,要對學生的生活狀態進行深入的了解,找出學生在禮貌上的不足之處,以及優缺點,根據學生的不足之處結合實際生活編寫出適合學生課堂演示的小品故事,例如見面及交談時的禮貌用語、乘公交車時讓座的禮貌行為等,把這些實例事件編排成故事,讓學生來扮演其中的角色,通過對話,交流,體會禮貌的真實含義。
通過本次知禮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一個懂禮貌的人會使自身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一些不禮貌、不文明的話語和行為,則會讓公眾對自己產生反感,從而使他們認識到不禮貌可恥,禮貌是一個人文明和道德素質的體現。讓學生從中分析個人的優缺點,并對自身缺點進行彌補。從而體會到,只有個人道德素質提高了,才能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素質。
綜上所述,在班主任的領導下全體學生直接參與的班會課中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讓學生從各個方面對公民意識進行深層次的了解,把公民意識充分滲透到中職學生的思想觀念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做到愛家愛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知禮守禮,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指明了道路。
參考文獻:
[1] 茆仁忠.“中職公民教育路徑選擇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報告[J]. 江蘇教育研究. 2013(15) .
[2] 陳楚庭. 增強大學生以憲法意識為核心義項的公民意識教育[J]. 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 2013(04) .
[3] 白瓊英. 加強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思考[J]. 中國成人教育. 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