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紀慧
摘 要: 研究財務管理目標,有利于完善財務管理的理論結構、有效指導財務管理實踐;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目標,有利于優化理財行為,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 企業 財務管理 目標
一、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就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從事財務管理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對企業財務活動實行目標管理是一種先進而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和現代激勵制度。對企業財務活動實施目標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在企業中建立一個目標激勵機制,以此來調動組成企業的各經濟利益主體參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其樹立起完成目標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激勵其為自覺完成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而共同奮斗;其二是建立一個目標約束機制,以此來完善企業的經濟責任制,對企業內部各經濟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予以約束,使之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要求和企業的整體利益;其三是在企業的內部實行民主理財,用以確認廣大職工群眾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業的監督機制、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二、影響財務管理目標的各種利益集團
1.企業所有者。所有者對企業理財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來進行的。從理論上講,企業重大的財務決策必須經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表決,企業經理和財務經理的任免也由董事會決定,因此,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財務管理有重大影響。
2.企業債權人。債權人把資金借給企業后,一般都會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便按時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債權人必然要求企業按照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并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資金結構和適當的償債能力。
3.企業職工。企業職工包括一般的員工和企業經理人員,他們為企業提供了智力和體力的勞動,必然要求取得合理報酬。職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有權分享企業收益;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相連,當企業失敗時,他們要承擔重大風險,有時甚至比股東承擔的風險還大。因此,在確立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考慮職工的利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職工的利益更應優先考慮。
4.政府。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各種公共方面的服務,因此要分享企業收益,要求企業依法納稅,對企業財務決策也會產生影響。政府經常通過政策誘導的方式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
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這一定義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關系。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擔的范圍之內;(2)創造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努力培養安定性股東;(3)關心本企業職工利益,創造優美和諧的工作環境;(4)不斷加強與債權人的聯系,重大財務決策情債權人參加討論,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5)關心客戶的利益,在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上有較高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顧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銷售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6)講求信譽,注意企業形象的宣傳;(7)關心政府政策的變化,努力爭取參與政府制定政策的有關活動,以便爭取出臺對自己有利的法規,但一旦立法頒布實施,不管是否對自己有利,都應嚴格執行。
四、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具有以下優點
(1)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并用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了計量。(2)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聯系。(3)企業價值最大化能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會影響企業的價值,預期未來的利潤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所起的作用更大。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就是要正確權衡報酬增加與風險增加的得與失,努力實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觀點,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次認識,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①企業價值最大化擴大了考慮問題的范圍。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股東、債權人、經理階層、一般職工等等,對企業的發展而言,缺一不可。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參與構成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②企業價值最大化注重在企業發展中考慮各方利益關系。企業價值最大化是在發展中考慮問題,在企業價值的增長中來滿足各方利益關系。如果我們把企業的財富比做一塊蛋糕,并分屬于企業契約關系的各方——股東、債權人、職工等等。從邏輯關系上看,當企業的財富增加后,各方利益都會有所增加,都會較好地得到滿足;同時,這又有利于企業財富的增加,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③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更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國情。現階段我國是一個以社會主義為政治制度、以市場經濟為經濟模式的國家,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有著獨特、復雜的發展歷程。與國外企件相比,我國企業應更加強調職工的利益與職工的權利,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協調各方利益,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
五、價值最大化對財務關系的影響
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對企業的各種財務關系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第一,從企業與投資人的財務關系看,隨著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企業盈利能力呈現強勢狀態,在完稅后凈利潤趨向最大化。按財務制度和股東大會規定,在提取盈余公積和留足留存收益后,其余部分可以現金或股票形式分派股利,毫無疑問,這時也就實現了每股收益最大化。這對股東們來說確是夢寐以求的,它說明股東投資決策的正確性,也說明他們物色的受托責任人(經理層)工作的成效。這一財務關系是企業最主要的財務關系,它的圓滿處理不僅顯示了企業的價值,進一步又能吸引眾多的潛在投資人。第二,企業與債權人的財務關系。由于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和現金的流入,表現了企業償債能力的良好勢態,對債權人的清償會及時足額地完成,從而取得債權人的進一步信任,體現了企業的價值。第三,對國家而言,由于有足夠的支付能力,應繳的各種稅金都會及時繳納,在國家面前體現出企業遵紀守法的形象和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第四,對內部職工而言,由于實現了利潤最大化,根據國家政策,在企業自主權范圍內,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加工資和職工福利,改善職工生活,這會增強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更加激發廣大職工以廠為家、以廠為榮、廠興我榮的工作熱情,這是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第五,對社會而言,一個堅持持續發展戰略的企業應該是對社會負責的企業,按我國現有法規,應如數繳納排污費、資源使用費等社會責任費用,未建造三廢處理裝置的應積極籌資建造,從而履行和實現對社會的責任。
上述5個方面財務關系的正確處理,既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實現的結果,又反過來會促進下一會計年度實現新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使企業生產經營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