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小寧 賈心潔
摘 要: 相互作用分析理論(PAC理論)認為,個體的個性是由三種自我狀態構成的,即父母自我狀態(Parents ego state)、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和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分別用P、A、C表示。在改善與員工人際關系時,如何合理的運用這三種自我狀態,成為改善與員工人際關系的關鍵所在。為此,可從積極構建AA-AA模式、靈活進行PAC組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三方面改善與員工人際關系。
關鍵詞: PAC理論 員工人際關系 策略啟示
[STHZ]1PAC理論概述[ST]
相互作用分析理論(PAC理論)認為,個體的個性是由三種自我狀態構成的,即父母自我狀態(Parents ego state)、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和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分別用P、A、C表示。[1] PAC分析理論認為,在每一個人的態度結構中,都同時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在與不同人就不同問題進行交流的進程中,隨著角色的轉換或商談內容的變化,這幾種心理狀態交替著占據主導地位。在特定的場合,在某一特定的時段內,只有其中的一種心理狀態占優勢。在特定的時空里,哪種心理狀態占優勢,在交談中就會表現出哪種態度的特點。[2]
[STHZ]2.人際交往的基本形式[ST]
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有兩種最基本的形式:平行性交往和交叉性交往。[4]這些交往都發生于一個人的三種自我心理狀態與另一個人的三種自我心理狀態之間。
平行性交往,是一種符合正常人際關系的自然狀態下的交往,也是為人所期望的交往方式。這種情況下,信息的發出者與信息接受者擁有統一心態,能使溝通順暢的進行下去。
交叉性交往是指,在某一交流,如果得到的不是適當的反應或預期的反應,就成為交叉性交流的溝通。例如,員工對經理說:“經理,你看我能否漲工資?!苯浝碚f:“報表都沒做好還向漲工資!”這樣的人際交往后果可想而知,要不是溝通中斷,造成員工心理上的傷害;要不就是雙方箭拔弩張,干起架來。作為領導者一方可能還會在員工中造成領導素質低、缺乏修養的印象,降低領導威信和工作效能。
[STHZ]3.PAC理論對改善與員工關系的策略啟示[ST]
31積極構建AA—AA模式
311領導者應始終處于A狀態,并鼓勵引導員工構建A狀態
理想的交流是“成人刺激”與“成人反應”。[3]PAC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盡量以成人的自我狀態控制自己,并以成人的語調和姿態來對待別人,同時也要鼓勵和引導對方進入成人自我狀態。[4]領導者在與員工溝通過程中,如果始終能夠自覺地保持成人自我狀態,那就會使不良的交往轉化為良好的交往。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成人的刺激往往會促使對方作出“成人”的反應,從而使對話和交往關系能夠持續進行。
312領導者要防止PC的污染
當P污染A,其行為會表現出很大的偏見;當C污染了A,其行為會表現出妄想與幻覺;P污染A且缺C,其行為會表現為既有偏見,又缺乏主見。當與這類人格結構發生污染的人交往時,信息很容易被中斷,而解決的辦法就在于糾正與調整從而達到融洽的交流。因此,作為領導者要防止自身被PC污染。在員工向領導提出一些要求是,其員工是以成人心態與領導進行夠溝通,而領導失去了以往的A狀態,轉而以P狀態進行回應,那么此時會給員工留下專制、不可一世的印象,從而影響了自身的良好形象,不利于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作為領導者在積極培養員工A狀態的同時,也要時刻防止自身的A狀態被PC污染。
32防止僵化心態、進行PAC的合理組合
對于高層領導者而言,其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其與員工的距離較大,在溝通中,可采取↑P↑A↓C的組合策略。↑A可以使領導者能擁有一個客觀、成熟的心態去看待員工的表現,對其優點給予肯定;高P則可以使領導者在對待員工的不足之處時,能夠站在權威的角度去給予正確的指導。
對于中基層領導者,其與員工距離近,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這類領導者在與員工溝通的過程中,應采取↑A↑C↓P的組合策略?!麬可以使領導者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審視員工的工作情況;↑C則可以使員工感受到領導的民主,領導采用商量的口氣會使員工感受到自身對領導的重要性,使員工感受到被需要。
33突破思維定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雖然領導者成功地進行人際交在改善與員工關系時需要具有較高的成人自我狀態,但有效的領導溝通也不能沒有適時的父母自我狀態和適度的兒童自我狀態。領導者應突破思維定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例如,當領導者與員工是在工作以外的時間相處,那么此時領導者便可呈現出P狀態,以父母的心態去開導、鼓勵員工放松心態,釋放壓力。此外,領導者在與員工的非正常交往中也不總是要展現出一副不茍言笑,嚴肅認真的態度,這會讓員工覺得感情冷淡,不好相處,有距離感,從而敬而遠之。但如果領導者能展現出兒童自我狀態的良好性格,不拘泥于上下級關系的限制,談吐風趣,待人親切,便增強了對員工的吸引力,自身的人格魅力,使溝通更加輕松愉快、有效。所以說,沒有不變的真理,只有突破思維的定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才是改善與員工關系的最重要法則。
參考文獻:
[1]郭秀君相互作用分析理論及其啟示[J].遼寧大學學報,1998(1).第65頁
[2]江衛華協同學習理念指導下的課堂互動設計、分析與評價——交互技術變遷下的應用創新視角[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3]熊明根人格結構PAC理論及應用淺探[J]三明師專學報,1997(1).第82頁
[4]蘇愛華,陳惠珍,薛雅卓等交往分析理論對護理管理者的啟示[J]衛生職業教育,2006(21)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