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雪美
在網絡團購交易中,由于專業團購網站的加入,使得團購合同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變得十分復雜,只有明確了團購網站的地位,才能正確定位團購合同交易者之間的法律關系。關于團購網站的地位和團購合同交易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存在諸多爭議。
一、合營者說
“合營者說”的認為團購合同交易主體三方的法律關系是團購網站經營者與線下實體商是聯合經營關系,團購網站是買賣交易的賣方當事人,與實體商是同一責任主體,消費者屬于買方當事人。因為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進行交易,交易雙方是不能看到對方當事人的,消費者在團購網站上進行團購商品或服務的活動,且把價款直接支付給了團購網站,在外觀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在與團購網站進行交易,即一方在同網站及其另一方進行交易,則網站理所應當被認為是銷售者或者合營者,便有了合營者說。這一觀點將專業團購網站作為實體商的合營者,只是看到了團購交易的表面,認為消費者在團購網站上購買商品或服務,網站就獲得了相應的利益,團購網站就是合營的一方,應當對消費者的信賴承擔責任。
如果對團購網站和實體商之間簽訂的協議進行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團購網站只為實體商家提供一個信息發布平臺,替商家接受價款。從與消費者的用戶協議也能看到,網站對任何商品購物服務或交易進程,不作擔保,消費者支付價款后,要到實體商家那里完成合同履行。團購網站只提供網絡虛擬服務,并不直接通過買賣行為獲取收益,是獨立于買賣雙方的第三方。從網絡團購合同成立的過程看,團購網站為實體商提供網絡空間和發布供團購的商品或服務信息的服務,消費者根據自己意愿選擇購買相應商品或服務,獲得短信指令密碼或打印的團購券,到實體商家去完成合同的履行,團購合同的最終效力僅歸于消費者和商家。因此,無論從服務協議還是從團購流程看,團購網站只是提供了一個交易平臺,他與賣方并不存在任何約定的或事實上的合營關系,因此不是賣方的合營者。
二、柜臺出租說
現實中的“柜臺租賃”是指作為交易一方的商家向柜臺或場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租賃攤位,并因此向其支付費用。對于一般的買方當事人,場地或柜臺所有人并不向他們收取任何費用。“柜臺出租說”認為在網絡團購消費模式下,實體商把自己要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在第三方團購網站上進行公布,在團購網站的顯示頁面上占有一席之地,這類似于現實物理空間的“柜臺展示”行為。團購網站與實體商簽訂的合同則屬于網絡空間租賃合同,即所謂的“柜臺”租賃合同。團購網站向商家收取的手續費(或會員費)相當于柜臺租賃中收取的租金。消費者瀏覽團購網站上發布的商品信息,就相當于在現實中的“逛商場”,團購網站不向消費者收取任何費用。從此點看來,網絡團購與現實中“柜臺租賃”兩者極為相似,該說將網絡購物與現實購物相聯系,將網絡團購類比為柜臺出租模式,所以專業團購網站可以被認為是網絡中的“柜臺出租方”。在該說的理論中,團購合同三方主體的關系是團購網站和實體商家是柜臺租賃關系,團購網站是出租人,實體商家是承租人,消費者與實體商之間存在買賣關系。根據該說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8條來追究團購網站的的民事賠償責任。團購網站作為網絡空間的“柜臺租賃者”應當在一定情況下承擔補充責任。柜臺租賃說賦予了網絡團購消費者更完善的權益保障。但僅僅通過強調兩者的相似性,就定論是同一種法律關系,與法律追求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原則不符,也不足夠有說服力。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在具體的權利義務方面,網絡團購和傳統的柜臺租賃有很多不同。
三、代理說
該說認為在團購合同交易三方的法律關系是團購網站代理實體商家與消費者簽訂合同,團購網站在團購交易中充當了代理人的角色。由于專業團購網站為商家提供的是電子平臺,在學界,有學者也稱其為“電子代理人”。實體商家與團購網站之間是代理與被代理的關系。團購網站與商家之間訂有委托代理協議,團購網站作為受托人接受商家的委托,在自己的網站頁面上公布商家要出賣的商品或服務的具體信息,同時也披露實體商家的名稱。當消費者在決定參與團購時,能明確知道訂單是與特定的商家簽署,商家對用戶提供商品或服務,以商家的名義與用戶簽訂相關協議,團購網站不參與團購合同的訂立,由商家承擔法律責任。事務處理的費用和后果均應歸屬委托人一方,即無論網站能否促進團購交易的成立,商家都必須支付網站為此付出的費用。
四、筆者的觀點
本人認為代理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夠十分準確。在團購消費中,消費者在團購網站上購買商品和服務,消費者首先選擇的是某個團購網站,通過比較團購網站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再決定是否在該網站上消費。消費者通常會選擇信譽好、折扣多的團購網站,然后在該團購網站上再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務。在“搶購”某種商品時,消費者直接把價款支付給了以團購網站為戶名的電子賬戶里了,即收款人的姓名是團購網站的名稱,可見團購網站是以自己的名義與消費者簽訂的合同。然后團購網站再反饋一條電子信息或短信指令,消費者帶著這個指令再去實體商家消費或者商家直接發貨給消費者。消費者在于團購網站選購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明確知道與之交易的對方是商家,知曉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具體內容,知道網站與實體商家之間存在代理關系,合同直接約束實體商和消費者,且合同后果由實體商家承擔。通過對網絡團購合同界定可知三方交易主體的關系完全符合《合同法》402條對顯名間接代理的規定,所以本人認為團購網站和實體商家之間應該準確定性為顯名間接代理關系。
因此,對網絡團購交易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進行定性時,要結合網絡團購具體形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消費者在團購網上直接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時,團購網站與商家之間是一種顯名間接代理關系,代表商家與消費者簽訂合同。當消費者在團購網站購買的是某種代金券,則團購網站提供的是一種中介服務,屬居間行為,消費者和商家直接簽訂相關合同。
(作者單位: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