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
摘 要 筆者就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的現實困境和解決途徑,簡單地談談個人看法。
關鍵詞 城鄉統籌 基層黨建 新格局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集中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明確提出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一、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的現實困境
(一)思想觀念上的困境
沒有跳出傳統模式謀劃城鄉基層黨建。傳統的觀念認為,城市基層黨組織是在城市社會存在和發揮作用的組織,意味著人們不用整日在土地上勞作也能夠過活。這就意味著在城市中開展基層黨的建設更容易。而鄉村基層黨組織卻不然,鄉村社會和農業經濟的延續依靠人們整日在土地上勞作。因此,必須在保證農民基本生計的前提下才能夠獲得支持。這就意味著農村基層黨建開展的條件與基礎是薄弱的。因此, 城市社會與鄉村社會是兩極對立的社會, 城市基層黨建與農村基層黨建是不相融的。上述思想觀念上存在的認識困境與偏差, 無形中就成了統籌謀劃城鄉基層黨建的思想壁壘。其實, 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城鄉之間的地域界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障礙, 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已經開始, 由此帶動城鄉基層黨建的融合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二)城鄉體制融合上的困境
新中國成立以后, 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計劃經濟體制對經濟利益的分配是城鄉有別的。由于長期實行城鄉“剪刀差”政策, 鄉村社會對城市社會的無私援助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城市市民的利益需求與鄉村農民的利益需求是有差別的。當前, 我們大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就是要努力消除城鄉居民在利益需求上的差別, 實現城鄉居民利益需求的融合。此外, 需要指出的是, 一方面, 這種基于城鄉不同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建構的利益需求差別的融合, 如果沒有城鄉經濟社會管理體制的大變動做支撐往往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 城鄉利益需求融合難反過來又會助長城鄉經濟社會管理體制融合難。而城鄉經濟社會管理體制融合難,就會使得“二元結構體制”下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協調發展面臨很大困境。
(三)理論支持上的困境
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首次正式提出來的。由于提出的時間較短, 目前相關的理論研究方興未艾, 研究成果比較少。理論建設的滯后, 使得當前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前行。這樣, 無形中就會使探索的過程、周期延長。
(四)組織領導上的困境
目前, 推進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的工作更具體、更直接地是由縣(市、區) 委組織部門來負責。但組織部門的工作任務本來就比較繁重, 再擔負起這一工作, 其工作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而且單靠黨委組織部門的力量往往會力不從心。因此, 應該考慮以黨委組織部門為主, 聯合一些部門組成一個專門的領導機構, 全面組織領導和協調謀劃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但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這就使得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工作, 仍然是黨委組織部門在單兵作戰。
二、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的路徑設計
(一)創新黨組織設置模式
(1)從橫向看, 應該著力打破地域和行政區劃的限制, 大力推行以核心村為中心向合適半徑內拓展的農村社區建設; 本著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優勢互補、便于教育管理和利于發揮作用的原則要求, 大力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社區聯建、社區與機關聯建、網絡聯建等各種形式的聯合黨組織設置模式。
(2)從縱向上看, 要大力推進依附產業鏈建立黨組織模式, 將城鄉在同一個產業鏈上求生存、謀發展的群眾聯合起來, 主要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組織, 在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上組建黨組織, 形成以產業鏈貫通城鄉基層黨組織的“珍珠串”式城鄉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
(二)創新黨的基層干部選任機制
在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加大城鄉黨務人才的選配與培養。一是要動員、組織上級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等優秀干部和人才到鄉鎮(街道)、村(社區)任職、掛職或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在一些村,支部書記人選長期無法定奪的地方,村黨支部書記的配備可以采取從縣直部門和鄉鎮機關黨員干部中選派的方式來解決。二是有計劃地選派農村基層干部到縣直機關、城鎮掛職鍛煉然后再回到農村建功立業; 加大從優秀村干部或優秀社區干部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選拔鄉鎮或街道領導干部的力度。三是大力推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四是有計劃地通過公開招聘的形式選拔一批優秀黨務人才。五是采取定期培訓等方式, 通過定向培養等, 不斷加大對城鄉基層黨員干部的聯合培訓力度, 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三)健全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
第一, 推行城鄉黨員崗位管理。在農村黨員的管理中,要將有職務和無職務黨員的管理從崗位特點上區分開來, 廣泛開展有職務黨員愛崗敬業、無職務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在城市黨員的管理中, 也要立足城市社區崗位、機關事業崗位等不同崗位的要求, 區別有職務和無職務黨員的工作性質, 將對城市黨員的崗位管理進一步系統完善起來。第二, 深化城鄉黨員動態管理。要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 推行黨員信息網絡化傳遞, 實行黨員組織關系轉接“網絡對接法”, 黨員無論流動到哪里, 其個人信息都隨之流動。二要按照流入地為主、流出地為輔、雙向溝通協作的雙重管理, 改變流入地一方管理黨員力不從心或出現雙方都不管的“口袋黨員”的情況。三要健全流動黨員管理體制,著眼于建立縣流動黨員管理部、鄉鎮流動黨員管理辦以及社區、村級流動黨員管理站的“三級聯動”的流動黨員動態管理網絡。
(四)建立健全優勢互補的城鄉基層黨建資源
整合系統。統籌推進城鄉基層黨建就應該著力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之間的資源共享機制, 有計劃地推動城市基層黨組織的黨建資源向農村基層黨組織合理流動。要通過采用城市基層黨組織幫、領導干部幫、機關事業單位幫、企業幫、社會幫等多種幫扶方式, 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建章立制、活動陣地建設、經濟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 加強城鄉基層黨組織在黨員教育培訓、黨務經驗等方面的交流學習、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劉洪彬.基于集群理論的統籌城鄉發展研究[M]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8.
[2]徐珂.試論建立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格局[J].黨建研究,2008(7).
(作者單位:田陽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