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昕祥
摘 要 盡管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政務公開還屬于新生事物,在縣級政府的推廣仍然屬于扔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加上我國長期政治傳統和政治經濟文化還不夠發達,所以縣級政府政務公開中還存著一些問題。正視問題,查找原因,對于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發展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此進行了一些分析。
關鍵詞 縣級政府 政務公開 問題 對策
一、當前我國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制度還不夠完善,制度落實力度也不夠
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存在的制度建設問題如下:首先,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我國至今還沒有政務公開的法律,而主要一系列行政規章制度來促進政務公開,法律效力低。只有部分市級政府下發了促進縣級政府政務公開的文件,有一大部分縣級政府沒有政務公開方面的制度。在公開的內容和方式等方面沒有形成地方的特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政務公開責任追究方面的制度建設也比較薄弱。其次,制度落實不夠理想。在推進政務公開的過程中,有些地方由于政務公開的內動力不足,政務公開制度停留在文件里,不能夠保障民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
2、內容比較狹窄,且缺少時效性
一些縣級政府政務公開的范圍比較狹窄,表現為在政務公開方面,主要公開一些規章制度所要求的一般性內容,而沒有從自身出發,公布群眾比較關心的政務問題,沒有對辦事程序等進行具體公開。有些政務公開的時效性不強,公開的內容常常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跟不上工作進度;政務公開欄的內容更新不夠及時,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使民眾產生不滿情緒。覽縣級政府的網站政務公開的內容比較空洞。大部分縣級政府公開的信息都是對政府工作有利的,對負面信息的內容卻嚴格控制。
3、形式和手段不夠全面
目前大部分縣級政府采用公告欄等傳統的手段進行政務公開,現代化的手段如網上公開和新聞發言人制度等有效手段卻未被廣泛的采用,致使民眾了解息的渠道不夠通暢。縣級政府的政務依申請公開的方式沒有得到落實。
4、缺少與民眾的互動
政府工作是為群眾提供服務的工作,縣級政府直接面向基層,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工作要體現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離不開群眾的參與,離不開互動。然而在縣級政府政務公開一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信息,公眾缺少了話語權和主動性,對政府公開產生一種冷漠的情緒;同時,縣級政府政務公開較少采用聽證會以及新聞發言人制度等雙向互動的公開方式,公眾有參與的想法卻沒有參與的途徑;再者,很多縣級政府政務認為只要公開就完事大吉了,不注重聽取群眾的反饋意見,挫傷了公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導致了政務公開形式化。
二、推進我國縣級政府政務公開發展的策略
政務公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當前社會的各方面因素都是其推進的基礎。結合當前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存在的問題,現提出推進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完善的策略,以期能夠切實促進此工作的實施。
1、提高縣級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強化其政務公開的責任意識
提高認識是前提。政府工作人員認識水平直接決定了政務公開工作的進展以及成敗。如果領導給予高度重視,那么政務公開就能夠落實深;反之政務公開工作就不能落到實處。首先,應該加強宣傳,使工作人員認識到推行政務公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依法行政廉政建設,推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措施,對于增強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縣級政府要把政務公開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全體工作人員要定期學習培訓,提高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素養,結合縣域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把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作為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次,加強建設政務公開工作的機制,加強管理。要建立健全領導機構,要明確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建立責任制;要把縣級政府的政務公開工作和依法行政等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將政務公開工作和政績考核相掛鉤,利用客觀條件來強化領導責任意識,為政務公開工作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
2、加大政務公開工作的宣傳力度
縣域民眾的參與是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基礎。廣泛地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目前縣級政府公眾參與度不夠的重要原因就是公民意識淡薄,只有當公民意識增強了,政務公開參與程度才會得到提高。因此,首先要不斷增強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等理念內化,促進公民主動參與政務公開。其次,要通過新聞媒體、印制宣傳冊等各種途徑,向民眾宣傳政務公開的目的和基本知識,使公眾了解政務公開,使他們真正懂得政務公開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推動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工作;要不斷豐富公民參與政務公開的途徑,使他們了解來實現和維護自己的權利。
3、完善政務公開的內容,提高政務公開的質量
政務公開內容范圍較廣,任務比較繁重。當前縣級政府政務公開的內容缺乏實時性和針對性。為了克服這些問題,縣級政府應當逐步健全完善政務公開的內容,特別是財權、人事權以及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類事項的公開,盡量做到全面推進。
編制政務公開的目錄,規范公開的內容,對政務公開的內容做到全面規范的指導,使目錄的內容不斷完善,從而充分發揮出政務公開目錄的規范和指導作用,消除政務公開的隨意性。
參考文獻:
[l]蔡偉民.政務公開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胡仙芝.政務公開與政治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王名揚.美國行政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
[4]吳愛明,祁光華.政府上網與公務員上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5][美]8.古德諾.政治與行政[M].北京:商務印刷館,1987.
[6][新西蘭]杰里米波普.反腐策略--來自透明國際的報告[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