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瑜
摘要:《水利工程造價》是工程造價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引入案例教學法,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接觸工程實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也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關鍵詞:工程造價案例教學教學改革
0.引言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它是一種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方式,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選用典型案例,組織、引導學生分析案例,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習者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市場營銷、臨床醫學、汽車維修等課程中已經得到了應用。
1.水利工程造價的現狀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用10年的時間投資4萬億元,加大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設得到飛速發展,各類企事單位對水利工程建設及其相關的造價專業的崗位需求日漸明晰。
2.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水利工程造價》課程覆蓋了識圖算量、施工組織設計、水工建筑物等多個學科及其交叉的領域,涉及專業面較多,是一門具有較強系統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
目前,很多水利工程造價方面的教材都是首先講解工程造價的方法(定額計價或工程量清單計價),然后是土方工程的計量與計價、石方工程的計量與計價、砌石工程的計量與計價、混凝土工程的計量與計價、基礎處理工程的計量與計價等等。如果按照教材的順序講解,內容煩瑣而復雜,前后的關聯性較差,學生學習與記憶起來都很困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材內容陳舊、落后,實用性差
大多數水利工程造價教材都以2002年水利部的《水利建筑預算定額》為參考定額,教材時間跨度較長,不符合當前《水利水電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的要求,對于各地水利工程造價的實際沒有參考意義;同時,教材的理論性偏強,工程實際案例很少,忽視了專業知識的綜合性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實踐型及應用型要求較高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這類教材的實用性就大大地降低。
(2)學生能動性差
傳統教學一般首先大篇幅地介紹工程造價的方法,很多計量和計價的規則,內容枯燥,學生在毫無實踐知識的支撐下,需要全部記住,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必然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受打擊,學習效果也會會大打折扣。
另外,水利工程造價教學過程中,像施工用水、施工用電、自采砂石料等基礎單價的計算;臨時工程的編制等都是重要的知識點,對于從業多年的水利造價人員來說這些內容都會感到困難。單靠教師的講解和簡單的舉個例子,效果甚微。而且這幾塊內容都會影響工程的最終造價,如果學生不能及時掌握這些知識難點,也會喪失對這門造價專業的興趣。
這樣的教學,容易造成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的困境。
而社會上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都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案例教學法使掌握水利工程造價中理論知識與工程實例有機結合起來,把學生引入到工程招投標的實際案例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必須對《水利工程造價》課程目前的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改革。
3.案例教學法的設計及應用
由于案例教學法大多采用具體的工程實例,內容真實、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容易被學生學習和理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不斷變換教學形式,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得到及時調節,有利于學生始終維持最佳狀態。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獨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討論思考,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是被動地記筆記,而是共同探討問題。學生也容易開闊思路,集思廣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招投標網的一套河道工程的實例,分以下幾個階段來進行課程教學的設計:
(1)準備及答疑階段
首先,將學生劃分為由5~6 人組成的幾家“投標單位”。 發給學生招標文件和施工圖紙,并要求這些“投標單位”按招標文件的格式來編制工程量清單并提交投標報價。
拿到招標文件和施工圖紙后,各“投標單位”的小組成員討論開了:工程所在地的施工條件怎么樣?砂石料單價是自行開采還是外購考慮?施工用電是自備電還是采用國家電網?石方開挖的巖石級別是幾類,多余的土石方是否考慮外運?施工現場的施工道路是新建的還是原有的?有無施工導流圍堰?帶著這樣的疑問和任務,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了。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重新去通讀招標文件和研究施工圖紙,并開始主動地收集相關的造價信息、工程地質資料。
學生的收集及準備階段是非常重要,如果收集,準備得不充分的話,會影響到以后的工程量計算及投標報價的準確性,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學生在準備過程中,老師不作過多的干涉,但可以引導學生把一些疑問羅列出來,類似投標單位的答疑會議,對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解答。
(2)工程量清單計算及投標報價階段
在答疑環節完成以后,接下來的課程教學,就是工程量的計算內容
教師就帶領學生根據招標施工圖紙,依次來講解土方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石方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基礎處理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單純講解計算規則,而是結合該工程的洞挖石方工程及基礎處理的混凝土防滲墻等子項進行過程演示計算,同時輔以規則的講解,讓學生明白是怎樣計量的,為什么這樣計算,然后由學生討論完成教師沒有計算的部分。當教師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完成了所給圖紙的工程量的計算,就完成了工程量的清單計算內容。
工程量的清單計算內容完成以后,進入到工程報價的計算階段。
工程報價就是查找定額,結合前面的清單計算過程,定額套價也是從土方工程、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基礎處理工程,最后是臨時工程。
老師先對其中的定額組成,定額說明等理論知識點進行講解,然后對其中的部分工程單價的套用過程給學生演示:譬如,石方工程在開挖過程中,都有施工規范允許的超挖系數,未實施清單報價以前,這塊內容都包含在工程量中,但實行清單綜合報價以后,工程量及定額中都未計列該內容,這是水利工程造價清單組價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一般初學水利工程造價的人員都往往會忽略此項內容,所以,老師對于該項內容要進行詳細的舉例講解,因為是帶著問題來學習,學生在老師的演示過程也會高度集中,做好筆記。剩下的工程單價再由小組的學生們完成。
把工程量及投標報價匯總,按照招標文件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及基礎單價,工程單價,主要材料用量表等附表,提交最終成果。
(3)概括與總結階段
成果提交之后,老師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它通過從前面的河道工程案例的學習引申出水利工程造價的難點和重點,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幫助及準備。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總結,也可以老師自己總結,講明工程案例中的關鍵點,以及討論中存在的不足和長處。在總結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水利工程造價中主要理論知識點,強化以前討論的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對工程案例所反映出來各種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的效果。
4.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高職院校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案例教學法正好適用于這種能力的培養,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辯論;同時,案例教學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它適用于經過良好專業訓練的高素質教師,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案例教學法適用于類似水利工程造價這樣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當然,案例教學法不是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立,而是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修正、彌補和補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最終達到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兼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亞蘭.論案例教學與教育學的教法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8,(2 中).
[2]王淑芳.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之友,2008.
[3]郭喜庚.案例教學法在安裝工程造價課教學中的應用 [J].職業教育研究,2009,(1).
[4]陳建萍.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輕工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