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幸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專業技術類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這為職業類院校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如何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是院校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山東英才學院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合理地實訓教學,使學生人順利轉化成職業人,來滿足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實訓 轉變 技能 素養
一、 引言
目前各類院校把實訓教學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對學生的實訓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高水平的實訓環境建設是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基礎和保障。學生實訓是把課堂理論知識演變成實際操作技能,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能鍛煉。傳統的實訓完全是基于本校資源,由本校教師指導本校學生完成。而現在隨著社會的需求,如何轉變觀念,制定適應時代需求的實訓教學模式,如何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高技能人才,緊跟行業發展步伐,進行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的實訓教學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二、 傳統實訓教學
傳統的實訓開展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 以任務驅動方式
由任課教師根據理論知識設計實訓內容,這種方式一般都是由教師對實訓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甚至把實訓步驟和注意環節告知學生,學生只需按照教師的要求獨立或者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這種形式能夠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是對理論教學的一種輔助,但是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 以參加競賽為目的
現在由各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競賽,從某一些方面來講也能夠促進學校的實訓教學,增強學校對實訓的重視,以山東英才學院商學院為例,由專人負責組織和參加競賽,通過賽前篩選和培訓提高學生的實訓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但是以這種形式的實訓,實訓的內容比較具體、單一,對知識的應用不夠全面,而且受益的只有部分參與到競賽的學生。
(三) 委托其它院校方式
如本校的實訓資源有限,不能夠滿足學生實訓教學的,可以采用委托具有設備完善,專業性較強,師資力量雄厚的學校進行實訓,來彌補不足。山東英才學院每年都會接收各類院校的學生來校實訓,這種形式的實訓能夠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到對外出實訓的珍惜,通過外出實訓了解本校沒有的資源,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這種實訓往往為期較短,如果當時沒有完全掌握,想再去學習就非常困難。
傳統的實訓一般都是由本校教師講授,學生動手操作為主,以商學院學生實訓為例,部分實訓完全依托于虛擬軟件進行,實訓的過程中有完整的實訓手冊,大多數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往往是教師怎么講就怎么做,完全不經過思考,學生只要按照步驟進行就能夠完成實訓。這類“傻瓜式”軟件,學生實訓結束后,只是對實訓軟件的一個了解。傳統的實訓,對于滿足學生實踐教學是足夠的,能夠輔助學生的理論課教學。但是對于學生的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從學生人轉化成職業人還有一定的距離。如何貫徹山東英才學院以“專業知識+現代技能+職業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建設合格實訓的關鍵。
三、如何完善實訓教學
完善實訓教學,成為學生人轉化成合格的職業人的關鍵。學生人就是學生,而職業人就是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能夠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獲得應得報酬的同時,實現自我的價值的人。這也是山東英才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
實訓教學首先要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山東英才學院是濟南市第一所民辦本科院校,2011年山東英才學院成為山東省山東省省級企業實訓基地 ,學院定位不遵循公辦院校的建設方式,而是進行開放式辦學。第一,在定位上,改變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應用型本科建設;第二,在培養模式上,改變傳統的知識講授型教育,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在辦學形式上,改變原始的只靠自身力量的封閉式辦學模式,加強借助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源進行合作辦學。
實訓教學的基礎是有完善的設備和師資,現在大多數院校的實訓中心建設都是自我建設,在資金投入和先進設備引進上會存在一些障礙。但是,山東英才學院每年都會對實訓中心進行投資改造,這一點在同類院校中很難做到,例如:2013年初建成物聯網實驗室,目前正在對實訓室進行網絡化改造,對實訓環境進行進一步的優化。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可以改善實訓環境,這些方式在一些院校已經實行,第一,與企業共建實訓中心,首先可以解決部分資金問題,但是對實訓的目的有時會分不清,對學校來說,主要是對學生技能進行培養,而企業往往是以生產為目的。但是此種形式只能限于幾個重點專業,不能所有的專業都引進企業,而且對于設備的更新換代和再投入也是一個問題。再一種是院校共建,這種形式是具有優勢的院校建立實訓中心,其他院校可以共享資源,這種形式必須是在政府的管理和協調下完成的,但是這種形式往往不能進行下去,主要原因是建設院校不愿意接收別的院校學生進入本校實訓,主要是以本校學生為主。在實訓條件完善的基礎上如何使學生人轉化成職業人?
首先,專業知識是由理論課教師講授的,學校聘請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專家、教授進行授課,這為實訓進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保障。
其次,技能的培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到“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教學。什么是“走出去”?讓實訓教師走出校門,第一,可以去具有高水平的院校進行進修學習;第二,進入相應的行業進行掛職鍛煉,這樣可以了解行業動態,了解行業最前沿的行業知識和技術。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入企業進行掛職實習,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提前對畢業后工作有個簡單的認識。山東英才學院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建立近百個學生實訓基地,例如: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師范大學幼兒園、山東省建設建工集團、山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山東銀座采購中心等知名企事業單位。“請進來”是指聘請企業生產、管理第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對學生進行實訓,這樣的實訓更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在實訓的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以模塊化、整體化地進行實訓指導。2011年5月17日,山東英才學院兼并山東濟南試金集團高級技工學校,這是山東省第一起技工學校兼并案例,山東英才學院借此為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邁出了堅實一步。第四,通過職業資格鑒定形式進行培養,山東英才學院設有專門的認證中心,針對學校開設的專業,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形式,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同時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相應的培訓。學生在取得職業資格鑒定證書的同時,也為以后步入工作崗位做好了準備。第五,與相關軟件開發行業合作,進行聯合辦學。例如:寧波大紅鷹學院與深圳市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國泰安創業學院,辦學以學生自身發展和未來規劃為基礎,采用“理論基礎+案例教學+實訓實踐+創業實操”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與社會接軌,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工作角色。
最后,素質的培養,只有知識和技能的人不是合格的職業人,職業人需要具有一些從事職業必備可少的素質能力,比如說:創造力、自主學習能力、責任感、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受挫能力等,能夠充分協調好工作、學習、生活、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充分實現社會貢獻和自我實現最大化。這就需要在對學生進行實訓的時候開設類似的環節比如商務禮儀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