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蘭
摘 要:開卷考試是教育課程改革出現的必然結果,但在現實中,出現了“抄答案考試”的現象。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思考。
關鍵詞:開卷考試;思想品德;抄答案
從20世紀80年代,著名學者于樂慶開始提出政治考試需開卷,到1998年上海市率先實行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再到2000年教育部《關于2000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改革指導意見》的頒布,全國性的初中思想品德開卷考試正式開始,一直到今天,關于初中思想品德開卷考試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史。在三十多年中,開卷考試一直被爭議著,但是毫無疑問,開卷考試是教育課程改革出現的必然結果,符合思想品德學科開放性的特點和科學發展的要求。但是受傳統思想品德課教學以本為本和應試思想的影響,出現了一些悖離新課改的現象,讓一些學生走入了開卷學習和考試的誤區,成為將資料答案變成試卷答案的“搬運工”,思想品德開卷考試就變成了一場“抄答案考試”。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改變這一現象的幾點思考。
一、看清方向才不會迷路
曾有幸參加本地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教學研究交流活動,聆聽了一名教師的一堂課,該教師在本地小有名氣,中考成績突出,課堂教學設計突出活動探究,語言親和。在之后的評課中,很多教師提出覺得“有點累”,雖說活動探究式教學,但是探究太多,沒有系統連貫性,不能行云流水,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問起該教師教學成績突出的法寶,他介紹的經驗是用閉卷的方式對待開卷。平時教學過程中課文內容重、難點部分要求背誦,考試時,分兩部分,先做開卷,做好收齊之后再做閉卷。同時教師將課本中的知識點和自己盡可能想到的材料案例編寫成題目和答案,印編成冊,人手一份,這樣考試時,有背誦的底子和這本手冊,考試豈能沒有高分?在座的諸位同學科的教師聽了都發出了不同的感慨,見仁見智,但是筆者認為這一做法已經偏離了開卷考試的初衷。
初中思想品德實行開卷考試,目的在于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改革,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引導教與學雙方注重聯系實際,注重培養能力,避免死記硬背,給學生“松綁”。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當做簡單的接受者,也許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可以出高分,但是一個學生不能在學習中有創造性的思維,不能或者不敢有自己的見解,這樣只能培養出人云亦云的復讀機、依賴蟲,甚至是高分低能兒。
二、有不同聲音才能有創造
如,在筆者自己的“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的思想品德課上,一番講解分析后教師作總結:我們要關注國家建設、國家管理,對于改善環境、整頓秩序、維護社會治安等身邊的事乃至國家大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時有個坐在前排的學生冷笑了一下小聲說道:“提了也沒有用。”后面似乎還有什么官官相護之類的話。對于突然殺出來的“程咬金”,作為教師的我有點措手不及,之后我對這位學生說:“你很有勇氣,我上學時學習到這一課時也有同樣的想法,但是我沒敢說出來。”接著讓這位學生談了他的理由,原來他確實是因為被噪音騷擾的事向有關部門反映過,收效不好,我迅速抓住這一機會,讓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反映不能解決問題又該怎么辦?這時候的課堂已經活躍起來,很多學生舉手發言,最后通過課堂剖析,得出:反映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情況是存在的,但不是全部,更不能因此而放棄,因為這些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權利依然得不到保障,但是只要我們這些國家的主人積極行使并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接著又引出當反映問題得不到解決能否公開指責甚至謾罵,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正確行使監督權。
有人說思想品德學科是一個敏感學科,因為它涉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治輿論,有人認為它的內容與社會現實不符所以空洞,這也是很多學生不喜歡思想品德的原因之一。如果學生在心里不認同課本知識,即使教師使出渾身解數恐怕也很難把學生的興趣吸引過來,所以,對于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哪怕是敏感的政治話題,教師都不應一味地求同,遏制學生的想法,甚至對提出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批評打壓。不妨換個方式,不僅讓他們說,而且創造條件機會讓他們一吐為快,也許他們情緒化的憤世嫉俗的言語背后藏著無窮的智慧,也許將來他們就會在解決一些社會詬病上發揮重要的作用。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努力抓住任何可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機會,同時做好政治觀點的價值引領。
三、鼓勵學生拓寬思維廣度,不崇拜答案
在中考政史考場上,稍微留意不難發現,很少有學生帶課本,大部分學生帶的都是世面上出版的各種開卷資料,內容大同小異,基本都是羅列各種題目,給出相應的答案。于是60分鐘的答題時間變成了一場埋頭苦抄,更談不上創新。所以批改過思想品德試卷的教師,往往都有這樣的體會:不少試卷的答案幾乎是雷同的,這樣也直接導致了區分度較低的后果。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除了學生本身想不勞而獲的學習惰性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不到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細節尤為重要,不能在言行中露出對束縛學生創造性的標準答案的崇拜,要鼓勵他們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去思考、去想象。而且考試試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往往是“題目在書外,依據在書內”,要求學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靈活地應用教材的觀點,培養運用知識、遷移知識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允許“百花齊放”,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潛能進入到更高一級的學習中去。
(作者單位 安徽省天長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