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帥
2010年我承擔了初中8個班的體育課,初中的學生雖然只比高中生差了幾歲,但在性格上卻有很大的差別,上課特別活躍,不太容易管理。其中3班的學生特別好動,每節課上總有幾個“調皮蛋”在里邊鬧事,不是湊在一起搗亂,就是欺負別的同學,又或者自顧自地干另外的事情。有的干脆在你講話的時候他在下面講他的。終于在一節課上,我從中抓住了幾個男同學,想狠狠地教訓他們一下,我說:“你們都給我站到前面來,你們在干什么,好好地反省一下。看看你們,有沒有上課的樣子!……”此時,我滿腦子想給這些學生一個“下馬威”“殺一儆百”,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從而再也不敢搗亂,所以我態度非常嚴厲,板著臉批評了這些調皮的學生之后又罰他們做了蹲起。果然后面他們都老實了很多,但課堂也顯得很沉悶。下課后我正在休息,那幾個被我批評的學生不知道什么時候走了過來了,還給我帶了一瓶礦泉水。其中一個說:“老師,您別生氣了,其實我們并不是想惹您生氣,就是有的時候管不住自己老想講話,我們以后不敢了。”看著他們怯生生的樣子我忽然意識到,好動、精力旺盛是處在這個年紀學生的特點,體育課不就是他們活動身心的空間嗎?在學生眼里,天是那么藍,“體育老師”這個詞是那么的神圣,寄托著他們無限美好的幻想和期望,應該是帶給他們快樂和歡笑的。但我的做法卻那么冷漠,“師道尊嚴”的觀念把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遠。我不禁反思,面對學生自己又投入了多少愛呢?這些學生著實給我上了一堂意義深刻的教育課。自此以后,我把微笑帶進了課堂,用心去感受學生,面對學生的調皮,我開始用悉心的教誨、通俗的道理來感化他們。課里課外我少了高高在上的訓斥,多了一些善意的微笑,漸漸地我發現學生調皮的現象少了,學生也愿意和我交流、談心了。站在學生中間我發現自己依然是那么的充滿活力。我想幼小的心靈更需要溫暖和愛的安撫,讓他們在愉快中主動接受體育教育中應有的磨煉,學會用激情去體驗精彩的人生。
游戲比賽是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拳腳相向,也有失利的組內同學之間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影響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一次,我的兩個教學班間進行了籃球友誼賽,可是,比賽進行到下半場時,兩班的隊員為一個球發生了爭執。這時,我抓住這一契機,果斷地喊停,并將兩個班級的學生集合到一起,耐心地與學生一道分析剛才那個球的判罰依據,并且有傾向性地使學生認識到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從而,讓學生由此能夠以健康的心態去看待游戲比賽的結果。
在體育分組活動中,我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置身其外冷眼旁觀或自由活動,當問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時,他們會找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經深入調查,我發現,他們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或是因為體育成績不理想,而沒有人愿意與他們結成一組。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上陣,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詢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我還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和諧互助。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這些學生開始學會了與其他同學交往,懂得了協同互助,團隊配合。
(作者單位 安徽省蒙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