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摘 要:美術活動不僅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賦予了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創造能力的機會。在活動中,教師應如何適應幼兒的發展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呢?
關鍵詞:發現需要;了解狀況;階段發展;創作環境
一、善于發現幼兒的美術興趣與需要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使用有效手段對幼兒的創造興趣進行了解,進而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例如,教師將一些命題畫作為活動的形式,在活動進行時,一旦我們發現命題妨礙了他們的表達方式,或者是他們認為自己愿意表達且感興趣的內容,或是沒有信心完成命題,如果使用集體指導方法會讓幼兒失去對學習的樂趣。這時候教師要對幼兒的心理進行了解,需要輔導時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指導,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而不是盲目地迎合他們學習的興致。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有效應對,以滿足幼兒的表現需要。
二、了解幼兒對美術學科的學習狀況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教師客觀公正地對幼兒進行仔細認真的觀察,靈活地指導,真正地去了解幼兒需要什么幫助、需要什么支持、需要什么鼓勵,在幼兒遇到困難以及對繪畫產生乏味的情緒時,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幼兒的情緒進行調節,讓幼兒不能夠因為這種情緒而失去興趣和信心。如,《染紙》教學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畫出不同的圖形,都能在紙上畫出不同的圖案,幼兒可以把自己的小小經驗慢慢地介紹出來,教師對幼兒的介紹進行合理的指導,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在制作中,幼兒表現出不好的狀態,對繪畫的圖案不能夠做到最好的表現,就會說:“我做完了。”而事實上這是不好的表現,此時的我便會對這些小朋友說:“為什么我們不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制作的呢?”最終的結果是,他成功了!
三、因勢利導,適應幼兒不同階段的發展
在美術活動課中,同一個年齡段的幼兒在繪畫時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表現,為此我經過認真觀察,細心研究,對不同階段的幼兒做出分析,總結出原因以便于今后促進幼兒進步。例如,4~5歲的幼兒,有的處于涂鴉階段,有的處于圖式再現階段。處在涂鴉期的幼兒往往會對繪畫過程產生興趣,他們總是喜歡自己親自動手用筆和紙進行自我表現。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紙和筆,在涂鴉時給予幼兒更多機會和時間,讓幼兒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體驗并獲得樂趣。對跨越出涂鴉階段的幼兒教師要給予他們幫助,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時,鼓勵幼兒發揮他們的主動和創造能力,幫助他們對學習經驗進行積累。
四、為幼兒的美術創作提供優良的環境
幼兒的發展是個體和環境兩種相互作用影響所產生的結果。我們認為:一是教師要創設良好、適宜的物質環境,給予美術課活動充足的材料。因此,在日常活動中,將幼兒的繪畫作品以及手工制作展示出來,幼兒能夠理解的名畫將其陳設出來,將藝術圖片和裝飾品進行布置,同時對教育環境進行裝飾,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進行參與和設計,這樣做會將幼兒的興趣和熱情激發出來。二是要對幼兒盡可能充分全面地營造出和諧的創作環境,對其創造個性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應該對幼兒表示贊揚和鼓勵,使幼兒毫無拘束的內心情感小世界表現出來。如,“你設計的這座小房子真是太漂亮了,我也想讓自己住在里面”“你畫的畫很鮮艷,好像是彩虹的顏色一樣漂亮啊”等。
教師在幼兒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讓每一位幼兒都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幼兒體會到自己在動手實踐中獲得經驗的樂趣,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獨立意識,喜歡上美術課,主動學習。
(作者單位 貴州省思南縣許家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