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蘭
美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它直觀、形象、感人,寓理于情,以情動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地理學科主要揭示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其涉及范圍遠到浩瀚的宇宙,近到家鄉的山水,其中往往蘊涵豐富的美育資源。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將美育和地理相結合,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更是當今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師只有將美育滲透進地理教學中,美育才能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打動學生的心靈,獲得最佳的育人效果。本文將從四方面探討如何寓美育于初中地理教學中。
一、學習地理,欣賞美
地形、氣候、河流、湖泊、山脈等都是初中地理的學習內容,它們源于自然,樸素清新。從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到原始的非洲熱帶草原,從神秘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到撒哈拉奇妙的沙漠景觀,從幽深的挪威峽灣風光到南極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從櫻花盛開的富士山到陽光燦爛的地中海沙灘……各地自然景觀千奇百怪,使人如癡如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無限遐想,充滿夢幻。誠然,自然美不僅賞心悅目,更具特殊魅力。為此,多少勇士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漂流、攀登、探險……
記得在教學“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一內容時,我讓學生觀看了一些非洲的風景圖片和《動物世界》的視頻資料,同時簡單介紹了臺灣女作家三毛與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天后,學生邀我參加他們自發組織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之行”的活動。回來后學生們紛紛在周記中抒發情感:
·我們生活在祖國第二大沙漠的邊緣,在記憶中,聽到和看見的都是荒蕪、干燥和貧瘠。現在,我們要從另一角度親身體驗戈壁和大漠,感受其震撼和壯觀!
·我們無拘無束地走在荒漠戈壁上,充分享受空曠,拋開學習和生活中的煩惱,對著大漠高聲吶喊:“我們來了,你喜歡嗎?”
·我屏住氣息,盤坐在戈壁灘的礫石上,透過沙漠里一叢叢的芨芨草,靜靜看著遠處的落日,落日的余暉像金色的魚鱗灑滿整個天空。這時,我被沙漠的壯美所折服。
我被學生們的樸素情感深深感動,正是大自然的魅力促使人們向往和追求自然美。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發現教材中的美,用美的內容、美的形式、美的觀念和美的力量感染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趣,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大自然的信心與勇氣。
二、學習地理,創造美
人們為了生存,必須進行生產勞動,不斷改造自然。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了解人類改造自然的種種壯舉。從埃及的阿斯旺大壩到令國人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從我國香港、澳門地區的圍海造田工程和跨海大橋到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人類用勤勞和智慧改造自然,裝扮家園。可以說,勞動在創造社會的同時也創造了美。這一切都能激發學生探索美、欣賞美,并以飽滿的熱情創造美。
三、學習地理,接受熏陶
初中地理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古今中外許多對地理學作出貢獻的杰出人物及其光輝事跡。例如:魏格納和他的“大陸漂移學說”,哥倫布與他的“新航路的開辟”,徐霞客和他的《徐霞客游記》;又如:李四光、竺可楨、金慶民等人的事跡。為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準確、具體和生動地為學生介紹那些對地理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杰出人物,既要肯定他們的先進性,又應指出其局限性。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講到哪位杰出人物,教師都應向學生強調:這些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偉大成就,不僅在于他們潛心研究、科學嚴謹的態度,更在于他們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由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和積極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四、學習地理,欣賞藝術
1.欣賞插圖
初中地理教材圖文并茂,其插圖作品可分為兩類。一是民俗素描畫。例如明快、悲愴的非洲大鼓,樸素、簡潔的各種傳統民居,優美、動人的傣家孔雀舞,柔美、矯健的印第安民間玉米舞,豪爽、奔放的巴西桑巴舞等。二是各種名勝古跡。例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雅典的巴臺農神廟、古羅馬的斗獸場等。這些民俗和古跡是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它既反映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情趣、理想信仰和審美要求,又展示了不同時代各民族發展的歷史。這些插圖給初中地理教材增添了色彩,使學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民俗風情、民族修養,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獲得藝術享受。
2.巧妙結合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各種能表現美的素材,與初中地理教材巧妙結合。
例如,在教學“我國北方地區”這一內容時,我以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為課堂導入,事先做了多媒體課件,課件的背景圖片依據詩詞的內容精心挑選:有大興安嶺茫茫的林海雪原,有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有氣勢壯觀的黃河壺口瀑布,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還有浩瀚無邊的沙漠戈壁,再配上飽含激情的朗誦。如此巧妙結合,學生不僅體會到詩人筆下祖國山河的壯美,更體會到文學手法的藝術之美。再如,在教學“長江”這一內容時,我先讓學生朗誦《長江之歌》的歌詞,再讓學生聽《長江之歌》的歌曲,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長江的奔放之姿和豪邁之美。
為了寓美育于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把握地理活動,創設情境效應;把握地理過程,拓展理性效應;把握地理人物,疏導崇拜效應;把握直觀手段,強化感性效應;把握時代特色,升華藝術效應。只有如此,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馬瀟瀟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