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
幼兒園教育的長足發展有賴于幼兒園教師隊伍素養的整體提高,而幼兒園教師的素養需要充分轉化為有效的教育行為,以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這種轉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像蛀蟲一樣吞噬著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筆者展開了一項針對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情況比較嚴重,而組織因素是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緩解直至消除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便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總體狀況
通過對江門市一級幼兒園的70位教師進行職業倦怠的調查,可見超過一半的教師“有明顯倦怠傾向”。
通過分析可知,職業倦怠給幼兒園教師帶來較為明顯的消極影響。首先,幼兒園教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明顯。例如:83.5%的幼兒園教師經常感覺疲憊不堪,87.7%的幼兒園教師老是擔心出現事故,60%的幼兒園教師總覺得煩躁,希望獨處。其次,幼兒園教師在個人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例如:70.8%的幼兒園教師認為工作占據了很多休息時間;50.3%的幼兒園教師在家時脾氣不好,常為瑣事與家人爭執,覺得自身職業對個人生活有些消極影響。最后,幼兒園教師在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重視。例如:69.6%的幼兒園教師表示一上班就盼下班,希望緩解緊張,放松身心;70.0%的幼兒園教師表示下班后不愿再提工作方面的事;48.8%的幼兒園教師表示不時有離職的念頭;40.9%的幼兒園教師后悔當初選擇了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一小部分幼兒園教師有改行的想法。確實,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已影響到其身心、生活和工作。
二、“組織因素”對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
“組織因素”,即幼兒園教師的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權與參與權、待遇與發展機會、社會性支持等。調查結果顯示:“組織因素”是導致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首要原因。
1.角色定位不明
據調查,很多幼兒園教師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權利、目標和地位。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幼兒園教師的職責缺乏明確的規定,或在執行時因種種原因違規操作。例如:要求幼兒園教師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卻未提供充足的課程資源、教學環境和現代化設備;要求幼兒園教師全心負責班級工作,卻又不時安排她們分擔保育員、小學生午托、校車保姆和保潔員的工作。職業角色的混亂給幼兒園教師對職業的向往和歸屬帶來不利影響。
2.工作負擔過重
幼兒園教師普遍存在工作負擔過重的現象。一方面,除上課和保育外,幼兒園教師還要應付早操、體操比賽、環境評比、畢業典禮等活動。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每天都有大量文案工作。例如:課題實驗報告、個案記錄、教學論文、體弱兒矯治日記、家訪記錄等。工作負擔過重使幼兒園教師倍感焦慮,無法休息,身心疲憊。
3.權利未充分體現
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園運轉的重要參與者,應擁有充分的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不過,受訪幼兒園教師表示:因為幼兒園由個體人員承包,所以很少對幼兒園教師提及幼兒園的發展規劃,更談不上邀請幼兒園教師一道參與幼兒園決策的制定。
4.福利待遇不合理
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與福利待遇不合理息息相關。受訪幼兒園教師表示:工作量與勞動報酬不成正比。目前,很多幼兒園教師每天工作約10小時,其年均收入約在30 000元左右。因此,過低的收入既難以滿足教師的生活需求,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地位難以得到社會認可。
5.家庭支持不足
缺乏必要的家庭支持是導致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之一。幼兒園教師白天上課、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晚上備課、完成大量案頭工作,很少有時間與家人、朋友交流和互動。因此,幼兒園教師非常缺乏必要的家庭支持。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建議
一般而言,一種職業的社會地位取決于它的薪酬高低和社會聲譽。薪酬高、社會聲譽好的職業容易受到人們的尊重與支持。所以,為了促使全社會形成尊重和支持幼兒園教師的意識傾向與環境氛圍,必須通過政策的支持和輿論的宣傳等手段。為此,應做到三方面。
1.滿足幼兒園教師的“合理需求”
“需求”,即一個人產生行為動機的心理傾向,是人的積極行動的原動力。因此,滿足幼兒園教師的“合理需求”是避免其產生職業倦怠,提高其工作積極性的關鍵。
(1)滿足幼兒園教師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即一個人生活、工作的基礎。要滿足幼兒園教師合理的“物質需求”,必須解決幼兒園教師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相背離的問題,使幼兒園教師的勞動報酬與勞動價值相適應。為此,幼兒園應通過國家扶持、團體捐贈和個人資助等多種渠道,提高幼兒園的經濟效益,切實保證幼兒園教師的福利。
(2)滿足幼兒園教師的“教學需求”
“教學需求”,即幼兒園教師教學工作所需的各種材料。為了滿足幼兒園教師合理的“教學需求”,幼兒園必須為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提供充足的圖書資料、實驗器材、電教設備等。同時,盡量改善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環境,減輕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強度,為完成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3)滿足幼兒園教師的“發展需求”
“發展需求”屬于更高層次的“需求”,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最根本的激勵因素。例如:獲得尊重的“需求”,施展才華的“需求”,個人素質提高的“需求”等。因此,幼兒園必須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必須建立幼兒園教師勞動成就測量與評價制度,使幼兒園教師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滿足其獲得尊重的“需求”。二是引導幼兒園教師不斷進行教育探索和改革,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滿足其施展才華和追求創新的“需求”。三是注重幼兒園教師教育,為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渠道和創造機遇,滿足其素質提高的“需求”。
2.在幼兒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幼兒園的心理環境會影響幼兒園教師的心理狀態,而幼兒園的心理環境由幼兒園的人際關系構成。為了讓幼兒園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幼兒園必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此,幼兒園至少應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對所有幼兒園教師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其次,關懷每位幼兒園教師,同情、理解和尊重幼兒園教師的勞動,積極分擔幼兒園教師生活中的憂慮與艱辛。最后,為幼兒園教師之間的業務探討與情感交流鋪路搭橋。
3.完善幼兒園的教育競爭機制
競爭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項基本法則。事實表明,在社會生活中,完善的競爭機制能激發人們無窮無盡的活力。因此,幼兒園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競爭機制,包括科學的聘任制、考評制和篩選制,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促使幼兒園教師產生奮發向上的行為動力,有效避免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教育第一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宗元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