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軍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實驗二小”)創建于1987年,現有1 800多名學生。多年來,我們始終秉承“培養有根基的人”的辦學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愛學生的心靈成長,讓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底色。
一、啟動資源再生計劃,實現師資培養與課程資源儲備對接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強有力的資源支撐,師資與課程資源是重要的砝碼。根據實驗二小的師資情況和課程資源情況,需要率先解決兩大難題:一是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專業性不強,發展的動力不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薄弱,現有資源無力支撐課程發展需要。針對這兩個難題,實驗二小提出的第一個目標是:將資源開發與教師專業成長緊密對接,讓教師在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實現專業成長。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我們邁出了跟隨、改進和超越的三步曲。
1.建素材庫,博采眾家之長
實驗二小在學校網站上建立了《心育加油站》欄目,發動各年級組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以鐘志農教授的專著《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為依托,將其中的111個活動素材,逐字輸入,并做出分類目錄,發布在《素材超市》里,這是第一批入駐素材庫的資源。在看似機械整理的過程中,教師們獲得了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為了進一步豐富素材庫的內容,實驗二小又在全體教師中發出倡議:舉全校教師之力,共同為《素材超市》儲備材料,搜集的素材內容和題材不限,只要與心理輔導活動有關即可。短短幾天時間,教師們就上傳了300多個素材,包括“游戲類”“動畫類”“案例類”“情景劇類”等10個類別。現在我們的《素材超市》規模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教師們只要輕輕點擊“樹狀”導航目錄,就可以在《素材超市》中選取所需的素材,輕松又快捷。
2.自主開發,資源儲備上檔升級
2009年起,榮成教研中心開發了“課程資源包”,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實施依據,教師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心理輔導活動課上得越來越“有模有樣”。但實驗二小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引導負責心理教學的教師跳出“課程資源包”,充分運用《素材超市》對“課程資源包”進行二次修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開發和自主設計。每學期,實驗二小還要開展一次自主設計教案的征集活動,評選出的優秀課例被送往《素材超市》,進一步充實素材的資源儲備。
二、促進資源與學科整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與學科教學對接
實驗二小樹立“大課程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的“雙向促進”,既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又注重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陶冶功能和浸染功能,為學科教學進行輔墊,使學生真正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高效。
1.學科覆蓋,走向課堂
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不僅服務于心理健康教師,還為學科教學提供巨大能量。實驗二小將《素材超市》向其他學科教師開放,并將課前熱身納入課堂達標的評價體系,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集中注意力”“聽記訓練”“思維訓練”等方面的小游戲,用于課前熱身。如今,心理游戲已在實驗二小實現學科教學的“全覆蓋”,成為課堂中深受大家喜愛的“營養快線”。許多教師深深感受到:心理游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了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效果。張文靜老師參加山東省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能手的評選時,和另外兩位老師抽到了同樣的課題、同樣的課型。但張老師獨具匠心地運用了《素材超市》里的“穿越雷區”活動,使教學設計充滿實踐的智慧,整節課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2.搭建平臺,互動提升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方法與技巧融入學科教學,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對接的重要途徑。實驗二小利用全校集體教研時間,專門組織所有學科的教師學習查找、使用《素材超市》中的小游戲、小故事等。同時,為了便于教師及時交流教學中的體會與感悟,實驗二小又在《心育加油站》增設了《理論導航》《研討沙龍》《精彩點擊》《心理茶坊》等專欄,《理論導航》《精彩點擊》為教師提供學習的理論支撐;《心理茶坊》給教師提供了“心靈雞湯”,滋養教師心靈成長;《研討沙龍》引導教師交流互動,助人自助。截至目前,實驗二小的《研討沙龍》共發起了10余次大規模的研討活動,教師共跟貼560余篇。多渠道、無阻礙的互動平臺,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提供了綠色通道。
三、推動資源共享利用,實現城鄉聯動發展
實驗二小充分發揮城鄉聯誼中心校的龍頭作用,打破學校界限,實現資源共享,將素材向結對的學區學校開放、延伸,發揮團體力量豐富素材,充實《素材超市》,同時以素材為媒介,架起合作橋梁,促進城鄉學校齊頭并進,協同發展。
1.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為了促進城鄉學校教育的均衡發展,在榮成市教研中心的統一部署下,實驗二小與四所鄉鎮小學結為聯誼學校。在依托《素材超市》網絡平臺助力本校教師成長的同時,實驗二小毫無保留地將《心育加油站》和《素材超市》對外開放,為聯誼校設置用戶名和密碼,為他們進行關于建設博客與使用網站的培訓,實現課程資源最大限度的共享。龍須島鎮成山完小的王老師在“學會動腦”心理健康活動中,從《素材超市》中選取了動畫片《笨狼進城》的片段作為活動素材,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引起學生對“學會動腦”的思考與討論。
2.搭建橋梁,攻克難題
遇到難題沒有專業團隊共同探討解決,這是限制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為此實驗二小充分利用聯誼校的教師資源,選拔5名精通業務的心理骨干教師,組成“心育幫幫團”。以“心育幫幫團”為橋梁,以素材開發與使用為重點,組建“研究共同體”,大家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達到齊頭并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實驗二小舉行了“心育幫幫團”的啟動儀式,制定了“團規”,簽定了“入團協議”,建立了“團員檔案”,將“心育幫幫團”成員作為聯誼校打造心育名師的“第一梯隊”,邀請“心育幫幫團”成員參與《心育加油站》的研討活動;創建專業指導QQ群,隨時交流素材使用情況、教學的困惑與感悟;組織“心育幫幫團”成員開展“巡回指導”活動,通過“送課進校”“聽課助教”等活動,引領負責心理健康教學的教師合理使用素材備課,這種來自共同實踐情境中的同伴指導,更能營造親和的氛圍,使教師易于接受,樂于求助。
回顧幾年的心育研究歷程,實驗二小注重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外學內省讓眾多教師由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者”過渡到“研究者”,成長為心育的行家里手,解決了教師專業性不強的難題。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智慧和力量,開發了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帶動了學區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經歷了最初的迷茫,走出了研究的困惑,收獲了心育的碩果。如今,實驗二小的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陶冶,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了內涵發展的快車道,帶動學校辦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伴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實驗二小越來越感到這項工作的深遠意義。承借學校研究的高起點,實驗二小將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這個相對新興的教育內容,使之更好地發展,并開展相關研究,重視過程的積累,旨在勇敢開挖一座蘊含在身邊的巨大寶藏,讓心理健康教育顯示強大的優勢,讓學生的心靈充滿陽光,愉快學習,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陳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