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姣
教師在平時的科學實驗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有效利用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實驗器材,精心設計實驗,巧妙將科學實驗安排進化學教學中,把科學實驗和化學知識緊密結合,并注意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一來,科學實驗課堂便有了濃濃的趣味,學生在科學實驗課堂上就表現(xiàn)得越發(fā)積極。
一、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科學實驗情境是為了增強科學實驗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以利于科學實驗的教學。科學實驗的情境越生動,越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讓學生產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
1.利用教材實驗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
教材上有豐富的實驗內容,教師可以此為依據(j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增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熱脹冷縮”這一原理時,教師可把溫控演示儀帶到課堂上給學生演示。開始時,溫控演示儀上的綠燈亮起,但當教師把鐵片用酒精燈加熱到一定程度時,溫度升高,綠燈滅,警示的紅燈亮起,同時還有報警的鈴聲響起,學生就會一下子對此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再把酒精燈移走,于是綠燈就會再亮。學生看到這些現(xiàn)象,在腦海里一定會產生很多疑問。就這樣,學生對物體熱脹冷縮的研究越發(fā)感興趣。
2.通過拓展實驗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
拓展實驗一般包括實驗方案的評價、實驗的設計、實驗的改進等多方面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可根據(jù)拓展實驗的相關知識創(chuàng)設科學實驗情境,這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有關“壓強”的知識時,用拇指頂住一根鉛筆平的那一頭,用中指頂住這根鉛筆尖的那一頭,盡管使用的力一樣,但頂住尖的那頭的中指會感到更加疼痛,這說明尖的那頭壓強更大,這就為“壓強”知識的建構提供了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二、有效利用教材知識進行科學實驗教學
科學實驗教學的開展要依靠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學習和認識自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實驗的教學方法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所以,教師要把驗證性的實驗變成探究性的實驗。例如,讓學生測量自己的步行速度。除了可按照課本上的方法,也可啟發(fā)學生用一次性輸液器消毒后制成滴水計時器測量自己的步行速度。具體而言,讓學生手持滴水計時器不擺動,然后在步行時注意不讓水滴滴偏。這樣,不僅可測算學生步行的速度,還可檢驗學生步行時是否在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的小實驗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貼近現(xiàn)實生活,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加強并重視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能力
1.增加學生的實驗機會
以往課堂上進行科學實驗時,教師總是把實驗的現(xiàn)象、原理、步驟、要領及結果講清后,才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這樣一來,學生事先知道了實驗結果,再進行實驗就沒有任何懸念可言,于是學生便失去做實驗的興趣。
其實,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旨在讓學生通過實驗思考實驗現(xiàn)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實驗課上,教師可把操作步驟跟學生講清楚,但不要把現(xiàn)象和原理告訴學生,而要通過一步步的實驗操作,讓學生自己觀察和發(fā)現(xiàn),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置換反應里,通過加溫氫氣可讓生了銹的銅更明亮,把已被氧化的銅變成沒有氧化之前的狀態(tài),這是為什么?對此,教師就可通過引導,讓學生思考,以加深他們對置換反應的認識。
2.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科學實驗課上,教師要給學生動手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加深科學實驗操作流程的印象,奠定他們實驗操作的基礎。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操作,以便他們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和實驗步驟。
四、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動腦設計,動手實踐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然后要求學生動手做實驗,得出實驗的結果。例如讓學生做一個只要用100克砝碼就可拉動200克物體的輪滑組,然后總結實驗原理。就這樣,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獲得培養(yǎng)。另外,教師有責任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只有學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熱情。
2.探究提問,開放實驗
當學生遇到疑問時,可把問題帶到科學實驗課堂上,由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實驗,從而解決疑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一切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最后可進行補充。另外,如果在課堂實驗中遇到疑問,不要立刻告訴學生答案,而要鼓勵學生查資料,自主解決疑問。還有,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儉的精神和環(huán)保的意識。據(jù)此,教師可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廉價器具和廢棄材料,做成簡易的實驗裝置,從而解決實驗室中藥品短缺的問題。例如:雞蛋殼可代替碳酸鈣,廢棄的小玻璃瓶可做為實驗容器。
五、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面對科學實驗往往很興奮。當教師演示實驗時會聚精會神,認真觀察。所以,教師在演示實驗時可不失時機地設置教學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知識的學習中。例如在教學“大氣的壓強”這一內容時,將一個剝了皮的雞蛋放到一個廣口瓶上,然后問學生:“不把雞蛋弄碎,雞蛋怎樣才能完好地被廣口瓶‘吞下去?”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甚至有的學生認為根本不可能。這時,教師把點燃的酒精棉放進瓶子里,再放上雞蛋,瓶子就把雞蛋“吞”了下去。這一現(xiàn)象會讓學生覺得不可思議,就這樣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了。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起到營造學習環(huán)境的效果,而教師的問題情境設置,能有效引起學生想知道結果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只有這樣,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才能認真思考,并對所學知識牢記和掌握。
六、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傳授學習方法
教人學習知識,不如教人學習的方法,這是現(xiàn)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因此,教師要把人類探索物質世界所運用的方法教給學生。所以,科學實驗教學要依據(jù)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太炎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