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梅
近年來,中小學人身傷害事故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部也將保護學生安全的工作作為師德規(guī)范的重要內容。目前,未成年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已成為困擾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痼疾,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阻礙素質教育向更深層次推進。所以,全面了解中小學人身傷害事故現(xiàn)狀,進行有效預防及妥善應對便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xiàn)實而嚴峻的課題。
一、“學生傷害事故”成因分析
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界定是:在學校組織實施的校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及在校舍、場地、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等方面由于學校管理不到位而出現(xiàn)問題,引起在校學生人身傷害的事故。經(jīng)過調查與研究,中小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六方面。
1.教育教學活動組織不得力
校園中的學生傷害事故往往是由于學校組織不得力,責任教師思想的忽視,沒將安全意識提升到足夠高度。例如2006年10月,某校航模隊在操場訓練。由于指導教師的疏忽,只顧為一名學生粘貼損壞的飛機,學生管理處于放任狀態(tài),結果一名學生拾飛機時被一架擲出的木質飛機撞到眼鏡上,鏡片破碎,傷致眼部。學校及時聯(lián)系家長并組織相關人員送傷者至縣醫(yī)院,由于傷勢嚴重又及時轉至市醫(yī)院,多虧搶救及時,才避免眼睛失明的危險,但給學生帶來的傷痛卻是永遠難以愈合的,由此也為學校工作帶來沉重的負擔。又如2007年,一名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組織學生將“前滾翻”這一動作穿插到競賽游戲之中。雖然學生參與熱情高漲,但因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致使一名學生頸部扭傷,既給這名學生自身及家庭帶來痛苦,又給該教師的教學及學校工作帶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事實證明,因為課內外活動組織不當而造成的此類傷害事故并不少見。
2.教學設施與設備存在安全隱患
學校設施主要包括樓房、墻體、場地、電力、運動器械、實驗器材、消防設備、設施等。一些學校因為經(jīng)費不足,又缺乏安全意識,不及時維修學校的設施設備,更換破損的體育器材、教學用具和實驗器材等,導致安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學校事故頻繁發(fā)生,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甚至造成種種不良的社會影響。例如在某初中學校的一次活動課上,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在操場進行統(tǒng)一安排的體育活動,但某班的幾名男生偷偷攀爬操場一邊的纜繩,由于纜繩平時很少被使用,年久失修,因此變得不耐用,結果一名學生在攀爬過程中因纜繩斷裂而當場摔下,造成重傷。
3.教育對于青春期的學生缺乏針對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急速變化和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個體生長發(fā)育的特殊期,更有人稱之為成長中的“危險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喜歡尋找刺激,貪玩、懶惰,不嚴格要求自己。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他們生理“早熟”與心理“晚熟”的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他們思考和處理問題缺乏理性,自我約束力差,又缺乏正確的是非辨別能力,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傾向的影響,往往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控制。即便各種教育管理措施很到位,有時也不可避免地發(fā)生“學生傷害事故”。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工作,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識,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安全意識、法律意識等極為淡薄,甚至有的未成年人不懂法、不學法,很容易誤入歧途,并對他人造成傷害事故。
4.各項規(guī)章制度沒有真正落實
一些學校制度健全,但學校的“學生傷害事故”頻發(fā),究其原因,各項規(guī)章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未得到真正落實。例如有些學校制定的各種安全應急預案束之高閣,既不組織師生學習,也不演練,導致事故發(fā)生時措手不及。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平時經(jīng)常組織緊急安全疏散演練的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等校,在地震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快速而有序地組織師生緊急疏散,結果師生無一傷亡。但也有許多學校未能在第一時間作出有效反應,付出許多生命的代價。
5.網(wǎng)絡世界誤導部分學生的發(fā)展觀
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上聊天等在讓一些學生大開眼界的同時,也讓一些學生上網(wǎng)成癮、輟學、偷錢、搶錢,劣跡暴露之后,往往會遭到一些不冷靜教師和家長的喝斥與打罵。粗暴而簡單的教育方式對誤入歧途的學生來說,毫無意義,反而讓他們雪上加霜,逆反心理更為嚴重,很容易破罐破摔。另外,網(wǎng)絡世界往往讓學生混淆現(xiàn)實與虛擬的界限,甚至令學生在生活中我行我素、思想極端,使其價值觀、人生觀出現(xiàn)嚴重錯位。此時,教育工作者應采取以“導”為主,“堵”為輔的教育策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迷失的學生逐步邁上正確的軌道。
6.家庭教育功能缺失
處于相同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健康成長,而有的學生卻成為罪犯?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其實,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與家長的整體思想水平及日常行為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教師的事,與他們關系不大。思想上的忽視,往往導致學生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例如某校一女生在家與父母關系不好,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女生在家經(jīng)常和父母吵架,甚至動手,由于長期缺乏家庭關愛,女生動了輕生的念頭。因此,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二、“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與對策
實踐證明,當前頻發(fā)的“學生傷害事故”除了要科學正確應對,更要防患于未然,這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共同配合與努力。為此,學校應通過廣泛宣傳、健全制度、強化管理和典例剖析等方式,樹立師生的安全意識,減少甚至消除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1.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主題教育
安全事故重在預防,學校要積極樹立廣大師生的安全教育意識,積極開拓安全教育陣地,充分利用黑板報、班報、校報、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會、校會、警校共建等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護能力,預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同時,學校要積極開拓“家長委員會”等校外教育陣地,利用“家長接待日”“移動飛信”等形式,促進家校交流,提高家長的安全責任和監(jiān)護意識,實現(xiàn)家校共育。
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規(guī)章制度
學校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安全工作規(guī)章制度,對各部門和教師在校期間的安全工作職責實現(xiàn)考核量化,做到“人人有崗、崗崗有責”,將各項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實處,并邀請有責任心和議事能力強的家長參與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讓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在學校發(fā)揮積極作用。例如每逢節(jié)假日,學校都要教師、學生及家長簽訂“安全責任狀”,并定期進行安全提示,實現(xiàn)假日每周一次“安全活動日”(每村有一名教師進村負責組織)等。
3.適應學生發(fā)展需求開展教育活動
學校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現(xiàn)狀及需求開展積極有益的安全教育活動。根據(jù)學生健康檢查制度,每年定期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并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狀況安排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對體質、心理方面特殊的學生要給予關照,建立特殊學生檔案,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在開展活動時做好特殊照顧,如體質特殊的學生盡量避免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等。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開展體能訓練,不要開展超過學生承受能力的高強度、高密度的體育比賽或訓練活動,以防發(fā)生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校外活動要提前報教育局審批,制定各種應急預案,對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內容、負責人及安全措施等要做好充分計劃和安排,確保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
4.加強教育設施的安全管理
對于校舍、電器、用水、教學儀器、體育器材等設施、設備,學校要安排專人管理,并定期組織檢查與通報,發(fā)現(xiàn)存在安全隱患時,應立即組織維修和整改。尤其重要的是:學校應確保學生的飲水、飲食安全,預防各種疾病的傳染;保證學生實驗操作的安全和體育活動的安全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而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
5.建立各種應急預案
學校要積極做好應對和處理各種學生傷害事故的準備,防患于未然。例如建立火災逃生、地震逃生和反恐逃生等應急預案,并經(jīng)常演練,以便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時能遇事不慌。另外,做好校方責任險和學生平安險等上保工作,作為學生傷害事故預防的補救措施。畢竟,做好保險工作可為順利解決學生傷害事故提供一定的經(jīng)濟支持。其實,預防和控制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不僅是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三、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雖然中小學人身傷害故事的預防與應對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社會發(fā)展及教育變革,社會因素對學生人身傷害產(chǎn)生的影響大幅提升。例如學生在節(jié)假日上網(wǎng)聯(lián)系網(wǎng)友見面,而后發(fā)生爭執(zhí)最終在校園中出現(xiàn)打群架事件等。對此,學校怎樣才能及時獲取有效信息,從而預防與應對就成為下一階段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總之,學生安全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將“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率降到最低。只有學校積極探索,并付諸行動,才能做好預防與應對工作,才能讓學生在安定、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陳曉玲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