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李旭光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羅杰斯認為:人與人交往是可能的,不僅可交流思想,而且能分享情感;人與人交往是有益的,既可相互啟迪,又能彼此受益。可以說,人際交往是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健康交往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前提。因此,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應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前,長沙市岳麓區教研室正在進行有關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的研究,題目為“岳麓區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實踐研究”,旨在將學生的人際交往素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進行研究和探索。兩年前,我擔任小學校長時曾親歷一則學生間交往的案例。現在,我希望通過案例進行反思,以探討學校在開展健康生活教育、組織德育體驗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過程中,實現有效指導值得注意的三個問題。
一、案例回顧
五一過后,一天清晨,和往常一樣,我巡視校園一周后,進入辦公室,還未坐定,便接待了一年級三班學生佩佩的父母。佩佩的父親因為工作關系,長年在外,這次回家,他感覺兒子有些心神不寧、心不在焉。經過仔細觀察,父親發現佩佩存錢袋里的幾十元錢不見了;經過溝通、詢問,父親發現佩佩正在為假期結束后沒錢給四年級的小瞰而煩惱。父親問:“為什么要給錢?你欠了人家錢嗎?”佩佩說:“不是,是小瞰哥哥給我玩模型戰車,我還沒給他錢呢?”
“校長,我們今天來,就是想把事情了解清楚。高年級的學生怎么能這樣欺負低年級的學生呢?學校里居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佩佩的母親說。我想,學校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確實應該查清楚。于是,我馬上找來小瞰的班主任和小瞰的母親。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午休時,睡在上鋪的小瞰拿著自制的模型戰車玩得起勁,下鋪的佩佩看在眼里,便請求小瞰讓他玩一會兒,可小瞰不愿意,于是佩佩主動提出:“小瞰哥哥,我用10塊錢買你的模型戰車,好嗎?我明天帶錢給你。”可第二天,佩佩忘帶錢了,小瞰威脅他,再不給錢就打他。后來,佩佩把錢給了小瞰。再后來,因為玩模型戰車,佩佩又給了小瞰幾次錢,有時5元,有時20元,當場結算,總計60元。
學校的主張是:一方面讓小瞰把錢退給佩佩并向佩佩道歉;另一方面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將進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導。但沒想到,小瞰的父親(某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有自己的道理。
小瞰的父親表示:兒子拿到第一筆錢(10元錢)后,告訴過他,他當時問兒子是否是對方愿意,兒子答曰完全自愿后,他還鼓勵了兒子。為此,他有三點說明。第一,兒子制作模型戰車付出了心血與汗水,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獲取報酬,很有商業頭腦,頗具經商潛質。第二,如果讓兒子將錢退還,那么對方也應將模型戰車退回。第三,兒子的道歉應僅限于在“索賬”的方式上,即不應威脅佩佩說不帶錢就打他。不過,兒子只是說說,并沒有真的打佩佩,即未構成實質上的行為傷害,因此學校沒必要讓小瞰進行書面檢討,否則,學校就是對他的兒子有偏見。
佩佩的父親(某媒體工作人員)激動地反問:“四年級的哥哥面對一年級的弟弟,在明知“此物”(即模型戰車)不值那么多錢的情況下,還屢屢進行交易,不是以大欺小,那是什么?就算是交易,也是一種商業欺詐行為。”小瞰的父親一再堅持:“成人也許認為不值那么多錢,但只要孩子自己認可,并且自愿交易,就在公平范圍內。”后來,經過協調,小瞰的母親退回了60元錢,佩佩的母親將錢捐給孩子所在的班級當作班費。
此后,小瞰的父親不讓小瞰在學校午休了。一段時間后,佩佩的母親告訴我,佩佩問她:“媽媽,小瞰哥哥中午到哪兒休息去了,我很想他。”
二、深刻反思
1.組織德育體驗活動須考慮學生的現實狀況
學校置身于社會之中,是社會的一部分,它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的影響,并折射出某些社會現實。其實,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因此學校的教育不應回避某些社會現實。所以,近年來,學校在組織德育體驗活動時比較注重模擬社會,尤其注重開展體驗式主題教育活動。
反思小瞰的行為,也許他是受到“綠色跳蚤市場”活動的影響,這個活動是學校結合環境教育特色而開展的一項體驗式主題教育活動。該活動要求學生將舊書、舊玩具和舊飾品等帶到學校,采取以物易物或以物換錢的方式進行交易。最后,學生可把換得的物帶回家,把換得的錢捐給班級當作班費。
其實,小瞰的行為應引起學校的注意,以后在開展“綠色跳蚤市場”這類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的現實狀況,務必做好兩方面工作。
(1)加強學生對商品價值的認識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學生對商品價值的認識。例如,學校可選擇具有典型性的物品,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如果以物換錢,物能值多少錢?如果以物換物,如何交換比較合適?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放任學生按照自己不成熟的理解和判斷進行自由交易。
(2)加強學生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學校應根據當今的社會現實,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傳統美德的教育。例如,佩佩想玩模型戰車時,作為哥哥的小瞰應主動讓佩佩玩一玩,當然,小瞰也可教佩佩制作模型戰車。
2.進行家校聯系須在共享中實現多維互動
只有家校攜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這一點已達成共識。不過,還有兩方面工作應落實。一是家校聯系的拓展。即由每個家庭與學校間的二維聯系拓展到每個家庭與學校間、每個家庭與家庭間的多維聯系。二是家長學校的授課方式應改革。即組織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家長進行交流、互動,達成家長間的智慧共享。
岳麓區“家長網校”的創建,為實現家校間的多維互動搭建了較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家長、學生、專家及社區教育工作者均可隨時交流、互動,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同時,這個交流、互動的過程也是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共同提高的過程。
3.對未成年人的教育須做到言傳、身教、有效
教育未成年人是成年人的責任,其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成年人要給未成年人做榜樣,即“身教”;二是成年人要引導、幫助和教育未成年人,即“言傳”。這就意味著,成年人要嚴于律己,規范自己的行為,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創造健康環境。三是成年人在幫助未成年人學習人際交往時,必須以包容的心態走進未成年人的世界,這樣才能進行有效指導。
(責任編輯:馬瀟瀟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