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
摘要:當今時代,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要進一步深入分析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遵循文化活動開展的客觀規律,探究豐富文化活動的有效途徑,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形式;策略
一、新時期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業余生活中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中的充分體現,搞好群眾文化建設對于推進整個國家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黨和政府歷來都十分關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并將此作為一項重大上作任務來抓。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國家有專門的部門主管群眾文化,有專門經費投入群眾文化建設,我國群眾文化活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和我國社會轉型的逐步完成,進一步研究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就十分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尤其是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利舉措。但就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現實情況來看,似乎普遍存在著活動內容單調、參與人群狹窄、活動層次較低等現象,仍有進一步提升和改進的空間。
(一)活動內容單調。作為一種藝術活動,群眾文化又幾乎涵蓋所有的文學藝術活動形式,從傳統文化到現代藝術,從說唱藝術到案頭文學,從民間藝術到外來藝術,這些都可以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不過,從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來看,組織群眾開展說唱表演,尤其是舞蹈(集體舞、健身操、秧歌舞)活動的占很大比例,很少見到其他的內容、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動。甚至給大家造成了一種誤解,似乎群眾文化活動就是老三樣——嗩吶、鑼鼓、紅綢子。
(二)參與人群狹窄。群眾文化建設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是參與人數最多、最為重要的文化類別。黨和國家政府也希望通過群眾文化建設倡份一種社會文化生活的新風尚,使廣大群眾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更有干勁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但現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參與的主體多數都是退體群眾、老年人,參與人群十分狹窄。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一方而是由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枯燥、形式單一,不能吸引更多類型的群眾,另一方而同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上作壓力過重,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不高有關。
(三)活動層次較低。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親民性和普及性,是屬于“下里巴人”式的文化活動類型,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要始終都要在較低層級上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還肩負著引份社會風尚、傳遞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適應群眾欣賞審關水平的同時,還要盡量兼具引份和提升群眾文化素養的職能。就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群眾文化活動的層級還是比較低的,缺少具有一定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內涵的活動類型,如攝影展、書法藝術展、戲曲愛好展等都十分少見,也很少有體現出地方及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
三、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幾點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充分考慮到我國所處在的社會發展階段和文化建設的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調整和改進:
(一)發揮政府職能。政府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引份者、組織者和支持者。我國政府設置了政府文化宣傳機構、文化館、社會文化活動站等多層級機構,積極制定有效的法規、政策,并將群眾文化建設納入到政府職能考評體系中來,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二)引入市場機制。隨著市場經濟的初步確立,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也已經初具規模。但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而言,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而給其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促進了群眾文化生活的發展和繁榮,但另外一方而也給群眾文化生活帶來了負而效應。
(三)充分發動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具備強大的創造力。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手段,激發群眾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派遣有經驗、有干勁的文化活動上作人員,幫助群眾自編、自演一些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產品;同時,還應深入群眾之中,了解他們的喜好,開展一些他們樂于參與的活動,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面,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類型。
群眾文化建設是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灌輸和培育,以及整個國家國民文化素養的提高,是國家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要珍惜我國社會主義群眾文化建設發展進程中所取得的成果,通過有效途徑豐富文化活動內容和類型,提高活動層次,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瑞岐.論群眾文化與民俗藝術[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4.
[2]羅爭玉.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