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鴻
“后進生”、“邊緣生”并不是學生本身的標簽,而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中逐步地為他們貼上去的。當他們高舉小手想發言的時候,老師視而不見;當他們沒有完成如山的作業的時候,哪怕只有一道是錯的,也會遭到指責;當他們的成績一敗涂地的時候,老師的一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打地洞”的嘲笑更讓他們無地自容;當家長會上,老師“狠鐵不成鋼”地當著家長的面宣布成績的時候,他們的一點自尊被徹底擊碎……自信心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被考試、被批評、被打罵消磨盡了。他們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體驗不了學習的成功,享受不了學習的幸福,自信又會從何說起呢?
王曉棟老師的特殊“泄題”,給那些英語后進生打開了一扇體驗成功的窗,讓他們明白,考試考的內容就是平時學的,只要掌握了平時所學的東西,考試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無非是稍加變化而已。王老師的“泄題”,“一點一滴”地幫助學生找回了學習的興趣,激發起了他們壓抑在心底許久的自信,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做法。試想,如果因為這“泄題”,學生對英語有了興趣,臉上寫滿微笑,學習從此有了熱情,豈不是功德無量的事?
當然,“泄題”,只是特殊情況下面對特殊群體的特殊做法,不是提升學生自信的萬全之策。提升學生的自信,需要老師有愛,這愛就是心中有學生,就是對學生起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