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平
摘 要:從英語學科學習特點出發,結合學以致用、注重激趣、引導感悟、運用生成資源等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案例,闡述了對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的認識與體會。
關鍵詞:有效;英語課堂教學;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應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課堂。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而言,有效就是讓學生愛學英語,樂學英語;有效就是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并能靈活運用英語;有效就是讓學生能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而受用終生;有效就是老師不再疲于加班加點,學生不再陷于茫茫題海又能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才智,讓我們的課堂成為有效的英語課堂。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的點滴體會與認識。
一、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教學本質就是學會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試想:一節課下來,學生記住了英語單詞、明白了語法規則,卻開不了口說一句英語的句子,那能是一堂有效的英語課嗎?因此,一堂有效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各具特色的英文名字、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清晰流利的英語課堂用語、老師的鼓勵和贊許、同學們的真誠與認可……這一切都會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和興趣,并大膽地開口說英語。
當然,要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就必須將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貫穿于整個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前的Free Talk或Duty Report,英文歌曲的演唱;課文對話的表演,文章內容的復述、口頭造句和英漢互譯等都有助于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更新與豐富,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也會逐步得到進步與發展。可以這么說,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讓學生有事可做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而學生靜聽的場所。教師應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動口、動手、動腦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通過聽音、朗讀、背誦、填詞、對話、表演、討論和調查等方式,在“用中學,學中用”。這樣學生有事可做的課堂教學,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Unit 7 Topic 2 SectionA為例:該課以談論音樂為話題,表達自己對各種音樂的喜愛及喜愛的程度。我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先選擇學生喜歡的歌手和各種優美的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并輕松引入話題;然后讓學生聽一段音樂,展開對話;接下來學生小組合作,找出對話中表達感情以及表示自己觀點的句型,并模仿對話進行操練;對話操練之后師生合作回顧總結,并歸納出與話題相關的句型和表達法;然后播放音樂,讓學生用所學的句型在小組內評論音樂,進行對話交流;最后用英語展開調查活動,并由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優美的音樂、輕松的話題、老師的引領和點撥、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自覺地融入課堂活動中,去聽,去說,去交流。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都有事可做:聽音樂,評音樂,練對話,說句型,做調查,所有的活動都用英語來進行。一堂課下來,學生不但掌握了英語句型,而且還能將這些句型應用到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真正做到“用中學,學中用,為用而學”,這樣體現學以致用原則的課堂教學當然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三、注重激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愛學”,才會“樂學”,進而“善學”。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提。
以單詞的教學為例:倘若單詞的教學一直停留在老師念、學生跟的鸚鵡學舌式的教學上或上課前翻開詞匯表按順序教單詞,不但學生厭煩,而且單詞的記憶效果也差。因此,不妨從激趣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初一入門階段時,單詞的教學可盡量利用實物或圖片等直觀手段,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認讀單詞;學生掌握了讀音規則后,就可以利用聽音寫詞或看詞讀音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也可以開展單詞競猜、詞語接龍、猜詞游戲等活動,幫助學生來識記單詞;到了初三學年,盡量地幫助學生在語篇中理解掌握單詞,如英英解釋生詞或是將一個話題中的生詞串起來編成一段話,或隨機寫下幾個生詞,要求學生用這些詞來講述一個故事,雖然學生編的故事笑料百出,但在笑聲中他們記住了單詞,并學會了運用這些單詞,因此,學生都非常期待著課堂上的詞匯教學環節,有的事先作了充分的詞匯預習,有的還從課外補充新的詞匯,可想而知,能讓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興致盎然的課堂,一定是有效的英語課堂。
四、善于引導學生自我感悟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強調教師要引導和啟迪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質疑、比較、判斷、綜合、概括等探究的過程,自我感悟,構建知識體系。只有這樣,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中才會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以現在完成時的語法教學為例,我改變以往將該時態所含的語法要點全盤托出、逐一分析的做法,而是有序地引導和幫助學生自己去發現語法規律。第一步:有序呈現典型的現在完成時句子。第二步:設置“動作是什么時候發生的”“有怎樣的時間狀語”“說話者言下之意是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并了解時態的意義。第三步:觀察例句,歸納該時態各種句式的構成,同時通過分析比較,掌握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區別。第四步:教師精要講解并完成現在完成時專項練習。第五步:小組活動,用現在完成時的各種句式來談論暑假做某事的經歷,鞏固所學語法知識。最后各小組代表上臺將組內同學暑假的經歷描述出來。
這樣的語法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語法知識的構建過程,通過自我探索、自我感悟來掌握語法規則,因此,對該知識的理解就更深刻,學習效果也就更好。可見注重體驗、注重感悟的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五、靈活運用動態生成資源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動態生成資源是課堂即時產生、教師預想之外的教學資源,是學生真實體驗的一種反映,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寶貴的教學資源。它可能是課堂偶發的一個事件或學生對某一問題不同的看法與見解,也可能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某個失誤。一堂有效且成功的課,固然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但教師若能靈活利用課堂的動態生成資源,就能讓課堂顯現出生機與活力,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某堂課上學生正討論練習中的錯題:She was doing some washing when the bell was ringing./Jane was listening to music when her mother was coming back.有的學生不清楚哪個動作用過去時,哪個動作用過去進行時。這時教室外面突然下起大雨來,學生都往教室外面看,不一會兒,教室燈又滅了,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轉移了,我靈機一動,就問學生,“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t began to rain?”學生就回答說,“We we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when it began to rain.” 我又問個別學生,“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lights turned off?”他回答說,“I was talking when the lights turned off.”兩個問答之后,學生的注意力就回到了我的課堂,我就繼續要求他們,能否結合剛才的情形來說說怎樣運用過去進行時。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來,有的說過去正在做的動作用過去進行時,突然發生的一個動作看成一個時間點,用一般過去時;還有的學生說可以想象成一個電影畫面,畫面中正在進行的動作,用過去進行時,畫面上出現的另一個動作就用過去時。接下來的課堂可想而知,學生興致盎然,討論之后我馬上給出相關的習題當場完成,果然學生出錯的就很少。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更深刻地意識到靈活利用課堂上動態生成資源,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追求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必須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支撐,從英語學科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需求與發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新課程理念下煥發生命活力的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高維鋒.制約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調整策略.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22).
[2]何磁基.英語學科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新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07.
[3]趙艷露.新課標下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12).
[4]張仁賢.感悟素質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1.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