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 吳肖淮
摘 要:目前,校企共建人才培養聯盟已經成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并在浙江、上海、山東等地高校中不斷涌現,中國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聯盟也在這一形式下應運而生。郵輪產業作為全球休閑旅游產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著年均8%左右的增長速度。近年來,隨著歐洲、北美市場的日趨飽和,亞洲和中國市場成為郵輪產業的新增長點。按照世界豪華郵輪公司員工與游客1:3甚至1:1的配備比例,一般每艘豪華郵輪要配備800—2000名員工,加之郵輪產業戰略東移,世界各大郵輪公司更傾向于在中國地區招募雇員。為滿足地區郵輪業發展的需求,整合郵輪人才培養資源,中國高校成立郵輪人才培養聯盟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聯盟;校企共建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188-03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人才強國戰略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建立人才培養的社會化大環境,必須與企業密切合作。一方面,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真實的科研創新和工程創新環境,而企業擁有工程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隊伍和良好的工程實踐條件,正在開展最前沿的技術革新與項目研發,因此校企的深入合作,一定能夠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的結合,企業的技術革新、項目研發必將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企業不但能發掘并儲備人才,還可以參與高校教學改革、參與制訂、調整課程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培養真正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美國的許多一流大學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堪稱典范,如斯坦福等大學鼓勵學生從低年級起進入企業或公司實習,將所學理論用于企業實踐,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同時也了解了企業的實際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的企業把對教育的
支持當作應盡的社會責任,除了積極配合學校安排學生實踐和實習之外,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開始直接參與大學的人才培養過程,對課程設置、教材建設等教育教學環節,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要求,以此獲得具有特定知識和能力的人才。
目前,校企共建人才培養聯盟已經成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并在浙江、上海、山東等地高校中不斷涌現。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人才培養校企聯盟。上海旅游高等??茖W院會同國內四所院校共建了中國旅游院?!拔逍锹撁恕?;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和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都率先在本省建立了旅游教育校企合作聯盟或等同性質的職教集團。中國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聯盟也是在這一形式下應運而生。2012年12月,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和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發起,全國30余所郵輪院校和機構共建中國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聯盟。
一、中國高等院校郵輪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
郵輪產業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和我國巨大的郵輪市場需求,迫切地需要培養更多的郵輪乘務專業人才。經初步統計,我國開設郵輪教育和人才培養相關專業的大約有幾十所院校。但是,對于這些院校培養的郵輪乘務專業人才是否滿足郵輪業市場的需求,對于大多數院校來說,尤其是對高職院校來說,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1.增設郵輪專業時間較晚,層次普遍偏低
目前,對于郵輪乘務專業人才“質”和“量”的需求迫在眉睫,但是大多數院校成立郵輪乘務及相關專業都是近些年郵輪產業發展快速的條件下設立的,絕大多數是??圃盒?,缺乏高水平、高層次的郵輪專業人才。
2.郵輪人才培養模式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目前,郵輪乘務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建立在酒店管理或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之上,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業方向尚不明確,郵輪專業培養知識面較窄,缺乏針對性,培養的人才比較單一。郵輪上有幾百個工作崗位,而大多數高等院校培養出的學生只具備單一的技能,例如,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前廳服務員等。
3.郵輪專業人才教學、實訓條件有待完善
根據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郵輪專業人才,但是,目前來看,大多數高校不具備郵輪乘務專業教學、實訓條件,90%以上的學生只能送往酒店頂崗實習,培養出來的學生僅僅符合酒店的市場需求,卻不具備郵輪專業素質。
4.郵輪乘務專業教學管理不完善
大多數設置郵輪乘務專業的高校,教學計劃的修訂與郵輪業需求的人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郵輪乘務專業僅僅圍繞酒店業或是旅游業的需求開設相關課程。就郵輪產業鏈而言,郵輪乘務專業在同一領域中沒有建立橫向和縱向的關聯性,系統性不強,體系不完善。
從整個教學管理來看,郵輪乘務專業屬于一個新興的專業。對高等院校而言,培養郵輪人才高校供給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如:郵輪專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郵輪乘務課程的設置不盡合理;郵輪專業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強;郵輪專業師資隊伍大都缺乏郵輪工作經驗,質量和數量上嚴重不足;郵輪專業教材十分匱乏;實訓設備和設施酒店化而缺乏郵輪特色;實習和就業的渠道混亂,中介公司收費標準不一等等。因此亟須建立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國際郵輪人才儲備,完善郵輪人才培養體系,規范郵輪人才培養市場,建立國際化的實習和就業渠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二、中國高等院校郵輪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劣勢現狀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全球郵輪產業戰略東移
自上世紀末以來,隨著歐美市場的日趨飽和,亞洲和中國市場成為郵輪產業的新增長點。2010年,亞洲郵輪乘客由2005年的110萬人次增至150萬人次,產生約10億—15億元的消費金額。與此同時,中國郵輪市場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旅游業界的重視,郵輪旅游正成為中國白領階層新的休閑度假方式,推動了中國郵輪業的發展,加大了對郵輪人才的需求。
2.郵輪產業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下發了經國務院同意的《關于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2009年,中央領導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促進和規范郵輪產業發展”;2010年教育部已將郵輪專業納入全國高等院校招生目錄;特別是近些年國內舉辦的七次郵輪產業大會,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郵輪產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在此期間,上海、廈門、三亞、天津四個新建的國際郵輪母港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廣州、深圳、珠海、???、寧波、青島、秦皇島等沿海城市正在籌備郵輪碼頭規劃和建設。
3.郵輪產業受到郵輪公司的支持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高端旅游消費群體的日漸壯大,中國已成為世界各大郵輪公司高度關注和大力開發的新興戰略市場。例如:世界豪華郵輪皇家加勒比、嘉年華以及麗星郵輪等企業到中國開發郵輪業市場,增開郵輪航線,以及到中國招聘員工,使得國內的郵輪業迅速發展。
(二)劣勢分析
1.缺乏對郵輪業的正確認識
大多數人對于郵輪業的認識不夠,還停留在因“泰坦尼克號”形成的對郵輪業的認識,所以很多社會人士、家長及學生認為郵輪存在很大的風險,漂泊在海上的時間太長。所以大多數學生不愿意選擇郵輪乘務專業,即便選擇了這個專業,90%的學生也不愿意上郵輪工作,加之“80后”、“90后”的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因而對于是否選擇郵輪乘務專業,是否真的要上郵輪工作,還存在很大爭議。
2.郵輪培養的師資團隊不夠專業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師資隊伍結構復雜,有的來自企業一線的員工,有的來自其他院校的教師,同時有應屆畢業生,以上人員都面臨轉型。對于來自企業一線的員工來說,他(她)們缺乏授課經驗,想把自己親身經歷的經驗傳授給學生,需要經過長期的授課訓練,才能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來自其他院校的教師或是應屆畢業生,他(她)們又缺乏實踐經驗,只能通過課本授課,不夠形象、具體,達不到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每個教師能否順利轉型,能否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型的郵輪專業人才存在一定的難度。
3.語言薄弱
長期以來,根據郵輪公司反饋,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沒有通過面試的主要原因是英語薄弱。往往有這么幾種情況:第一,學生不敢開口講英語,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啞巴式”英語;第二,學生干脆聽不懂英語;第三,學生聽懂了英語,但是英語表達不夠流暢,回答內容不夠精彩。然而要想成為一名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必須至少具備兩種以上的語言,因為郵輪業是面向全球市場的產業,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尤為重要。
三、高等院校成立郵輪人才培養聯盟策圖分析
1.整合資源,完善教育結構,健全郵輪人才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要在明確自身辦學定位的基礎上拓展思路,以學科、專業建設為落腳點,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走出一條適合學院適合自身發展郵輪人才培養的道路。通過成立郵輪人才培養聯盟,將各高校的有效資源進行整合,完善教育、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體系和運行機制。
2.取得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優化郵輪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郵輪人才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通過建立郵輪人才培養聯盟,共同努力取得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的支持;樹立與市場驅動和企業郵輪人才需求相適應的為經濟社會服務的思想,及時跟進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教學;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切實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郵輪人才培養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開發任何一門課程都要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使得學生從入學—實習—就業形成一個閉環。
3.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創建郵輪人才培養聯盟
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在政府的支持下,將高職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學校積極探索,根據郵輪公司的切實需求,將學生送到郵輪上頂崗實習,促使雙方資源、技術、管理與文化的互動和滲透;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到教育教學中,講教師送往企業進行實踐,共建專業,共同開發課程,建立教學管理運行體系,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郵輪人才培養機制;建立郵輪人才培養聯盟,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優勢共享、整體崛起”的目標和原則,在學生互派、師資交流、教材合作、實訓設備、實訓基地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同時,建立郵輪戰略合作機制,并根據國際、國內郵輪發展形勢的需要,創造世界郵輪教育的中國品牌。
參考文獻:
[1] 葉欣梁,孫瑞紅.基于顧客需求的上海郵輪旅游市場開發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7,(3).
[2] 張鋒,林善浪.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港口縱橫,2008,(8).
[3] 楊敏,陳娟.淺析中國郵輪旅游市場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C].中國海洋學會學術論文,2007.
[4] 黎健. 淺議涉外游輪人才培養的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4).
[5] 蔡曉霞,牛亞菲,韋智超.我國郵輪產業發展潛力測度研究[J].發展研究,2010,(3).
[6] 汝乃爾.“郵輪中國時代”即將到來中國旅游報[J].新業態·專項旅游2010,(11).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