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燕
[摘 要]現代教育理論注重教學評價,強調參與與互動,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新課改理念強調評價應革新,語文課堂中的評價要從以“評教”為主轉為以“評學”為主,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由此,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發掘潛能,認識自我,健康成長。
[關鍵詞]語文教學;評價藝術;多元化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活動的評價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要求,如:“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因此,對于語文課程的評價,教師要改變以往那種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的現狀,將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倡導評價標準和方式的多元化,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一、轉變思想,擺正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關注課程評價已經成為教師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必須正視的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強調評價在課堂互動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在及時鼓勵、及時評價、互動交流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因此,語文教師應轉變思想,在課堂中積極使用鼓勵性評價,同時采用自評、組評、互評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尊重差異,展現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特性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評價學生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評價時要能充分展示其語言魅力,用鼓勵和寬容喚起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如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最先舉手的往往是尖子生,此時教師應能夠耐心等待,格外關注那些能力稍差、反應較慢的學生,對于難度較低的問題要多讓這些學生回答。對于學生不太準確的回答,要能夠予以包容。“再讀讀想想,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相信自己,下次你一定會讀得更好!”“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鼓勵和包容的話語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三、多元評價,實現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職能
1. 評價主體多元化。新課改理念提出評價不是教師的專利,評價時也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評學習表現,同學之間互評,取長補短,讓所有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加強了評價者與被評者之間的互動,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同時,學生間發自內心的相互評價、相互學習,更加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幫助學生沿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2. 評價方式多樣化。 對于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效果評價,我們應當以“質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為主,從小學語文課程學習的各個階段的目標出發,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成果予以考查和評價。通過多樣的評價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看到自己身上有哪些優點,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信心,逐步走向成功。諸多評價方式中,最常見的是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口頭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最為直接、富有情境的評價,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快捷、即時。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語言評價的藝術,將富有價值引導和情感感染的評價語貫穿于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中,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外,書面評價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評價方式。對于不好的方面,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議,如:“書寫再工整些,你的作業會很漂亮!”學生亦會欣然接受。因此,書面評價以它的深刻性和長效性占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將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有機結合,能促使學生能力更好地提高。
總之,評價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試金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評價的藝術,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培養新時期所需的人才夯實基礎。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