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濤
摘要: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類賴以生存的建筑類型變得越來越豐富。人們對于室內環境越來越重視。室內環境設計從經歷了從照搬西方到后來的混亂拼湊再到現在的高品位文化要求的發展歷程。 文化內涵在室內環境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青睞。但是不同的室內環境給人帶來的情緒是不同的,同時也需要應用不同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文化內涵;室內環境;設計
一、室內環境概述
室內環境即建筑物之內的空間,包括居住空間、商業空間、公共空間、展覽空間、辦公空間等各種室內空間環境。對于室內環境來講,文化的運用非常普遍而且層次也各有不同,不同的環境運用的文化深度不同,導致了顯現出來的文化內涵的深度以及空間的檔次,也可以看的出空間的使用者對文化以及文化內涵的理解程度和對空間環境的理解程度。
二、文化在室內環境的體現
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進步,室內環境主要是以中國傳統的文化作為基調來進行布置,在設計上以不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線,創造出符合人們使用與審美需求的室內環境設計作品。在不同類型的室內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運用于借鑒是在對傳統文化理解的基礎上,按照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對傳統文化形式中元素形式、構成等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室內設計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蘊含了時代的特色。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能更好的適應當代人們所特有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主要是對傳統文化中“形”和“意”的深入理解。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的越來越便捷。近年來,中國的設計領域出現了大量的西方文化,這些元素在中國的設計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蔓延態勢。對于學習西方文化設計風格的室內設計來說,在很大程度上盲目的拷貝西方文化元素,卻忽視了我們自己本土所具有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這種盲目則導致了中國設計行業傳統文化元素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壞,使得具有中國特色的室內設計文化由選擇性的“傳承”變成了一種近乎完全式的拋棄。
中國先民在審美上的表現具有含蓄性和完整性的特點。在室內的空間劃分上表現為虛實相通,分合委婉,既分又和,既斷又通。如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就是對內開放,對外封閉的一個內部外向型的空間,各廳、堂、廊、廂等既斷又通,再就是在空間形式上幾乎完美無瑕,空間劃分起承轉合,符合人們的情感序列變化,充分表達了中國先民審美觀念的特點。
三、文化在不同類型室內環境中的價值
在不同類型的室內環境當中,設計者會根據其空間本身的性質、不同的使用人群以及完成后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與價值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因此,文化也需要根據不同環境的性質進行不同的匹配,根據不同的使用人群進行不同方向文化的宣傳與運用,來體現不同的文化內涵,從而達到提升空間品質的作用,進而增強使用人群對文化以及空間的進一步認識。
不同的室內環境給人帶來的情緒也不同,如商業空間中琳瑯滿目的商品給人帶來的是購物的欲望;回到自己的家所感受到的是輕松、舒適;在辦公室給人的感覺是緊張、壓力大。進入博物館,會讓你感嘆中國古代前輩們的智慧,如北京故宮博物館,會讓你看到各種各樣明清時期遺留下的生活用品、軍事設備、不同等級人的居住環境布置等,會讓人感嘆封建社會嚴格的禮制制度;北京軍事博物館,展示給人們的是各個時期的軍事設備,同樣讓人感嘆前輩們的技術與智慧。紀念館給人的情感會帶來很大的轉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作為建筑材料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是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在展廳內用英語、日語、漢語三種文字用1:1的比例復制出“遇難者300000”的墻體,讓人看了觸目驚心;這種歷史事件的宣傳不是讓人們來反對日本,而是警醒人們要客觀對待歷史,要不忘祭奠那些在歷史中無辜逝去的同胞;有句話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不僅是讓人緬懷遇難同胞,而且現在也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位于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的“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和西柏坡紀念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部。紀念館中三大戰役半景畫館等陳列作為亮點創造了充足的展示空間,進一步突出了紀念館的教育功能,增強了震撼力和感染力;采用現代化高新技術等陳列手段,融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和參與性為一體,并且成為全國各個單位與學校的主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對于室內環境而言,文化內涵的應用根據其不同的使用性質顯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其文化的傳播和延續同樣也受到了更大的局限,對于室內各種空間文化的相互轉換與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國內,中國的傳統文化——風水學,被廣泛的應用于各種室內環境領域,這一點是值得我們繼續發揚的,同時其他的文化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量身定做室內的應用,進而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讓人們對于各種人文關懷的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和傳播。
【參考文獻】
[1]李朝陽.室內空間設計(第3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彭妮·斯帕克.設計與文化導論[M].錢鳳根,于曉紅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12
[3]王雄.文博展館空間設計[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河北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