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欲曉
摘要:中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五千年豐富文化的沉淀,給予了現代人諸多的中國情節,以史為鑒,可以明心,我們的民族文化故事和傳統元素是設計的源泉,這種文化背景具有深厚的文化結構,保留著一個民族所共同認同的東西。將這種東西挖掘出來,同時賦予新的理念,運用現代技術和表現手法,以人為本,以美為基點,充分融合了民族文化內容的作品定能是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最高的結合。我認為中國的現代設計需要走向世界,但保持著鮮明個性的民族意識,更是在現代國際設計領域競爭的最好體現,民族的和世界的兩者并不矛盾,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統一民族性和世界性。
關鍵詞:現代設計;民族性;中國元素
一、民族性精神與藝術設計
民族精神是世界歷史上形成的利用共同體。具有共同的血緣和文化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識的表現。民族意識強,才能有好的民族精神。因此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好壞是判斷這個民族前途的重要根據。現代設計植入我國之后,一直以來借鑒、模仿、學習西方設計形式,造成了缺乏自身思想與文化內涵的創作方式,抑制了創造力的生成,形成了對借鑒的依賴心理,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貌似而神離。這正好是民族意識的不同造就的。
藝術設計應該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獨特個性。對于設計師而言,立足于本土文化土壤,透過形式把握實質,將其精髓轉化為自身修養,并達到遺貌取神的境界,就能源源不斷地為設計注入持久的生命力,這也是藝術設計的靈魂所在。
二、現代設計為什么要有民族性精神
2004年的中國平面設計藝術展征稿通知中曾這樣寫道: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許多發達國家都是通過提高設計水平來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文化進步都離不開現代設計的支持,從品牌到包裝,從廣告到形象設計,現代設計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影響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這一切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設計是國際競爭的核心力量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設計具有競爭力呢?中國現代設計文化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應該采取什么態度和策略來面對挑戰?中國設計應該以什么身份進入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格局?這都是中國現代設計文化不可回避的迫切問題。
在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隨處可以看見西方設計產品在我們經濟和文化生活中的影響。從建筑設計到產品設計,從流行服裝到視覺傳達,從材料運用到日常用品,無不滲透著西方設計的物質性和文化性的影響。可口可樂,麥當勞,法國香水等己成為全球化產品,己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經濟全球化已經使設計產品的美學風格日益呈現出一種同質化趨向,這是“全球化”“國際化”的必然表現之一。這種表現也有導致形成世界性的文化氛圍,形成全球文化圈趨勢.這對區域性的民族文化會有什么影響呢?對當代中國人而言,“全球化”像一條遙遠的不斷延伸的地平線。它不但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視域,同時也將我們卷入了一片喧嘩的話語叢林。在這條地平線的牽引下,我們感受到一個日益強烈的事實:當代世界的生存開始逐漸脫離了國家與種族的底色,無根的漂泊逐漸成為都市人群的一種生活常態。在這種境遇之中,我們能否既眺望“世界”,又守望“家園”?
說到底這東方和西方意識形態的差別,是5000年塑就孔圣儒學思想與西方現代工業文化的差別。拿來主義不能生搬硬套,在借鑒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現代設計時,把握其內在的精神氣質,不斷創新運用傳統的民族元素進行新理念的設計。否則永遠跟隨在別人后面,這樣的現代設計不可能在競爭中獲勝。日本的現代設計吸收和運用外來的文化及對待民族傳統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中國有博大精深的文化,遠非日本能比。但是不是因為這樣就反而熟視無睹了呢?設計是源自概念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不乏與現代思想相通之處。比如“陰陽相生”“天人合一”這些深厚的思想積累,如果能心新的眼光去審視,理應創造出更好的設計來。日本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其設計與西方相比,無論從傳統角度還是民族的審美立場來說,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由于日本資源有限,經濟上極其依賴于對外貿易,所以為了贏提在國際上的市場,不得不大力發展國際化的、非日本化的設計,也激起設計立國的動機。但在同時,日本的設計界又非常注意設計時保護傳統和民族性,使得民族的、傳統的精華不至于因為經濟活動對處于貿易而受到破壞和損失。因此,日本的設計發展很自然的形成了針對海外和針對國內的兩大范疇。對外常常采用國際上能認同的形象和國際平面設計的方式。
一位日本的設計師這樣說過:“我不是一個國粹主義者……但我恰好是一個日本人,所以當我在創作設計某件作品時在某種程度上往往會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文化傾向。如果僅從一個方面看,日本文化中卻有許多東西是獨一無二的……”身為承載著遠比日本有著更豐富燦爛文化中國設計師恰好缺的就是這種自信與自身的反省吧。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大師田中一光的作品,(如圖1)簡潔的造型不僅蘊含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神韻,而且也具備了強烈的現代之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合二為一,并在這種交融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他設計的一系列海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傳統的影響。如何在設計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設計情結?何種設計才是民族化的?我國的民族文化是非常有淵源的,如何利用這些豐富的傳統文化要素,再現代設計中體現出一點民族性的風情,許多人在設計中作了嘗試,有些民族文化圖案經過現代演繹又煥發出了新意,得到大家的認可。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眾多的民族文化故事和傳統圖案既是設計的源泉,也是設計所受的地域性限制的特定文化背景。不給人以簡單的復古、仿古認識,是設計師所面臨的難題。一方面設計師要盡量多讀中國文化中的可借鑒的資料;一方面在此基礎上又要求設計師具有再創新、再創造的勇氣,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嘗試。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塊黃土地上的人,有著共同的黃皮膚,同時也有著自己闡釋事物的方法,他們喜歡美好的、寓意祥和的事物,在視覺文化形象上的反映為許許多多的吉祥紋樣、吉祥話語,并且做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在設計中,盡量能用符合中國人這種具有獨特視覺審美習慣的圖形來說話,選擇較為貼切的形象來表現主題,才能體現出一種民族意味在里邊。例如在包裝設計中,用民族性的要素來體現。如“八子合抱”系列包裝,它源于古代婦女用的針扎,有五個、十個人等合抱在一起的,它是中國人喜歡團團圓圓、和睦相處的象征。
綜上所述,借鑒傳統民族性元素進行現代設計,并不是就民族的傳統視覺元素圖案,進行簡單的拼裝與組合,而是需要將這些傳統的東西挖掘出來并賦予新文化理念,找到真正能被世人接受的具有中國人性格的獨特的設計文化語言,來源于實踐,設計本身也是不斷創新、求新的行業,站在民族文化根基上的設計就更有挑戰性,在設計領域中走出一條屬于中國風格的設計之路!
三、中國現代設計民族精神體現的意義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在此次奧運盛事的宣傳方面,現代設計與民族性精神達到了一個高度的同一,從平面廣告到影視動畫,從福娃到火炬,關于奧運的每喲個環節的現代設計傳播,無不透露著偉大祖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涵養。這對于一個國家民族的宣傳起到了很積極的效果,例如:平面設計北京奧運會火炬外形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而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這是因為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
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而源于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北京奧運火炬明顯區別于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于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如圖2)也正是由于這樣巨大的全方位宣傳才能給世界展現一個中國偉大華夏民族的大一統的局面,讓世界的眼光看到中國的發展,讓世界去更多的了解中國。事無巨細,作為設計師,我們的民運和祖國一脈,中國的現代設計需要民族性精神的體現,民族性精神的作品更能體現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
四、結語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民族性藝術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采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藝術審美情趣。重的是共性,藝術的世界性是一種能為多民族所接受、容納的形式、內容。注的東西,為全人類所共識的東西。
中國文化應該發展。我們有很多獨特的東西,是屬于我們自己的藝術,不應該被世界性的外衣給覆蓋的東西。中國的和國際的藝術要有機地結合,國際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展中國的東西,要繼承和超越,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我認為昨日的創新是今日的傳統,今日的設計將是明日的文化。
我們當今設計師的責任即是借鑒傳統豐沛的文化遺產,借助各種民族傳統元素的啟迪,運用現代設計觀念和手法,創造出切合時代需求的作品,使民族性精神的生命得以滋潤而更富生機,中國應該建立一種把東西方價值觀完美結合的設計教育新模式,培養既了解世界文化又具有鮮明中國意識的現代設計人才,構建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將是知識經濟時代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葉國強.民族傳統文化在標志設計中的魅力[J].藝術探索.2006(02)
[2]韓國華.論平面設計中的民族文化觀[J].昌吉學院學報.2003(04)
[3]王序,陳紹華等.傳統與國際化六人談[J].藝術與設計.1999(07)
[4]趙江洪.設計藝術的含義[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09)
[5]李魁正.時代與民族精神論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12)
[6]龍超.淺析當代藝術設計的民族性[J].職業圈.2007(18)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