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凡 李川 王曉茹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出版的核心期刊所發表的信息素養相關文章以及21世紀以來該領域公開出版的圖書進行統計匯總,梳理出我國信息素養研究的演進路徑,切實反映了出版與研究領域的互動關系。
[關鍵詞]核心期刊;圖書;信息素養;現狀;發展
[作者簡介]史少凡,李川,王曉茹,河北農業大學。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與圖書館服務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SK20120805;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Z127007。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應用。我國信息素養的相關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到現在歷經20余年,隨著社會和科學、經濟等各個方面的飛速發展,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在研究者、研究廣度、研究深度、研究方向和主題內容方面有著不同的演進和發展。就出版本身而言,除了要求從業者有較高的信息素養,也應根據出版平臺引導信息素養研究的方向。
筆者通過對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1996—2012年的核心期刊刊載的信息素養相關論文文章共1168篇,以及2002年以來52本公開出版的相關圖書進行分析,探討信息素養研究的演進發展與目前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切實反映了出版與研究領域的互動關系。
一、核心期刊刊登的數據分析
1. 發文量
我國信息素養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第一篇出現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是1996年《情報科學》上的《信息素養一詞的概念分析及歷史概述》。在隨后的近20年時間里,每年發文量的變化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問題。
第一,2000年之前,我國信息素養研究處于零星狀態。從當時的論文出版發表數量和研究范圍來看,這一領域的研究剛剛起步,尚處于單純移植新概念或通論式的表層研究階段。例如,從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核心期刊中查詢到的前兩篇相關文章,分別是1996年1月由金國慶發表在《情報科學》上的《信息素養一詞的概念分析及歷史概述》,和1997年2月由馬海群發表在《中國圖書館學報》上的《論信息素質教育》,這兩年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關論文也只有這兩篇。其數量之少、研究視角之局限,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研究水平。
第二,21世紀初前五年,信息素養研究發文量出現大幅度增長。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各行各業開始高度重視信息化相關研究的工作。具體到圖書情報類學科,眾多學者開始把目光更多地轉向信息素養研究,這一領域的研究成為專業中的熱門,相關論文數量呈現幾何增長的態勢。同時,很多新的研究主題方向都是在這期間提出來的,如對高校圖書館和信息素養的研究——《對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思考》,對國外信息素養教育的研究——《美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及其啟示》,不同行業信息素養的研究——《論提高檢察人員的信息素質》等。
第三,2006年開始,信息素養研究發文量趨于穩定,個別年份偶有波動,這表示研究領域趨于成熟。經過21世紀最初幾年的探索,2006年的發文量較之前出現一個小高潮,之后的論文數量便一直處在這一水平,上下波動不大。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核心期刊所發論文內容的分析,2006年以后,信息素養的研究主題以重復之前的研究居多,新的主題的出現呈現減弱的趨勢,這也是論文數量趨于穩定的一個原因。
2.刊載量
經統計匯總可知,我國信息素養研究的相關論文所刊載的核心期刊多達幾十種,這些期刊的刊載量相差很大,有的只刊載了1篇,如《職業時空》,有的多達65篇,如《圖書情報工作》。從統計分析意義方面考慮,筆者將刊載量在10篇以上的核心期刊進行匯總,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所有1168篇文章中,有23種刊物刊載文量為10篇以上,占到總發文量的65.92%,其余刊物占到34.08%。這23種刊物中,圖書情報類刊物有17種,教育類綜合類刊物有6種。發文量達到30篇以上的有4種,其中《情報資料工作》和《大學圖書館學報》最多,分別都達到34篇。這顯示出我國信息素養相關研究文章發文集中度較高,圖書情報類核心刊物受到研究者的較高認同,成為此類研究的主要陣地。信息素養研究發文渠道集中在圖書情報類刊物的事實也從側面顯示,信息素養研究還主要局限在圖書情報類研究領域,其他學科涉獵較少,該研究仍有待突破單一研究領域的束縛,有待“走出去”,接受多學科輻射的任務還很重。
3.研究主題
二十年來,我國信息素養的研究主題涵蓋了多個方面,最初只是概念的簡單介紹,隨著研究者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研究的主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研究者們不斷發現新的研究主題,開拓了研究的廣度。筆者將這些研究主題進行歸類匯總,大概可以總結出11種,這些主題有的被研究者著重進行研究,有的則被探討得較少,參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高校與信息素養教育的相關研究文章在所有研究成果中所占比重最大,達到53.85%,這其中又以“高校對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相關文章為最重,占到統計數量的25.17%,其次是“高校圖書館和信息素養教育”的研究,占到12.41%。除此之外,“信息素養的理論研究”和“其他行業的信息素養研究”也是研究者涉獵較多的,分別占到12.76%和11.90%,占發文最少的是“對信息素養能力評價標準的論述和研究”和“對我國信息素養研究成果的分析”,只有2.40%和2.14%。
二、信息素養研究領域圖書出版情況
近年來,隨著信息素養研究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信息素養研究出版物也在逐年增多。從有記錄的第一本信息素養研究圖書(2002年1月)以來,有關信息素養研究的圖書至今已有52本之多。第一本信息素養研究圖書是由王吉慶所著《信息素養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1月出版,該書的要義即是向國人引介信息素養理論,概念引入的味道十分濃厚;2005年之后,相關出版物開始蔚為大觀,分別有《大學生信息素養知識教程》(張基溫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版)、《文獻檢索與信息素養教育》(秦殿啟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版)、《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李軍林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8版)、《信息素養行為素養》(梁巍著,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版)等,從這些圖書可以看出,出版領域已經開枝散葉,逐步擴散到教育、新聞傳播、圖書情報等交叉學科,研究對象更加具體、細致。
通過統計,筆者看到關于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出版物仍占相當一部分,可以看出學者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在統計的52本信息素養類圖書中,大學生(研究生)信息素養研究圖書就有《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大學信息素質基礎》《大學生信息素質論綱》《研究生信息素質高級教程》《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教程》等18本之多,占總數的34.6%,成為此類出版物的主流。此外,圖書情報類、文獻檢索類、計算機類信息素養圖書也有一定數量。筆者通過梳理發現,信息素養類圖書出版情況也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情況的路徑類似,從最初的簡單概念引進、論述,逐漸發展到如今的多元、跨學科研究。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數字出版時代,信息素養正逐步成為21世紀的五種重要能力素養之一,研究行業的信息素養需求,關注行業對信息素養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目前就出版領域而言,如何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更進一步,向國際看齊,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