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彥
摘 要: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增強高等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 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97-01
啟發式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引導、設疑、啟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努力去探求真理。它是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核心思想,受到高度重視。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就是引導”。毛澤東同志也提倡“采取啟發式,廢止注入式”。本文結合高等數學的教學實踐談談采用啟發式教學的幾點具體做法。
1 聯系實際,將數學知識直觀化、生動化
數學,向來以抽象著稱,教師要盡量化繁為簡,把抽象、繁瑣的理論直觀化、簡單化,并盡可能融于生活實例,這樣不僅使數學更平易近人,而且提高了數學的趣味性,并可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用數學的理論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比如上課時難免有學生閑聊,影響課堂教學秩序,老師有責任制止。但是以管理者自居的老師顯然不受學生歡迎。于是我在黑板上顯著位置處寫道:“結論:聊天會使課堂產生間斷點,一般屬于第二類。”同學們看到后哄堂大笑,聊天的同學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開始認真聽課,同時非常好奇什么是間斷點及其分類,課下一直思索并追問同學,解決了一個教學難點。
再如將函數的連續性由“兩天沒見能否認出朋友”引出;微分中值定理由幾何圖形觀察得出結論;用微分方程知識解決了謀殺案判斷作案時間的問題;在事件的獨立性中進行了諸葛亮與臭皮匠團體的較量,憧憬了單身漢的夢想女郎;條件概率中加入了對任課班級學生的統計;連續型隨機變量的理解難題由國民成年男子的體重來說明等等。
揭示數學美,寓美育于課堂教學中,可啟發學生思考并發現更多的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人人都喜歡的一種天然美—— 對稱美,在高等數學中就隨處可見。如定積分、二重積分、三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等都具有對稱性。在前面內容(定積分、二重積分)的教學中揭示這種特性,學到后邊學生自己就會研究三重積分具不具有對稱性?曲線、曲面積分呢?
2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數學的發展就是一個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是數學教學以及數學學習最有特征性的過程。教師如能在某種程度上引導學生參與提出有價值的啟發性問題,極易喚起他們主動探索的動機和熱情,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展開相應的思維活動。教師在講課時,從提出問題開始,讓學生首先明確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由此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講導數概念前,可讓學生思考:一個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知其位置函數,能否求得在每一時刻的瞬時速度?講柯西中值定理時,觀察完式子的特點后,問:是對兩個函數分別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再作比得來的結論嗎?為什么?學生的答案由最初的“是,行”馬上改變為“不行,不行”。因為他們思考后發現了問題: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到的兩個與不一定相等。通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深度認識,而且啟發學生要善于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
3 揭示思維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始終應把培養能力、啟發思維置于重要的地位。向學生提出問題不是目的,而是要教給學生如何分析問題。通過詳盡的分析和符合邏輯的推理,可使學生猶如看到了發現真理的過程。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現的過程,重蹈人類思維發展中的那些關鍵性步子,去學習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原理,會分清知識的“源”與“流”,在整個理論的動態生成過程中,學生會積極思考、模仿、實踐,激發出創造潛能,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數學,理解數學。學生只有在數學發現的實踐中才能學會思考、學會創造數學。
例如,在講用羅爾定理證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時,從所要證的結論往前推,即要證,即證是方程的根。前面已總結方程中出現導函數常為羅爾定理的結論,故設出上面方程左端求導之前的函數為輔助函數,則可以驗證滿足羅爾定理,從而得出結論。
4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通過對具體特殊情形的歸納或相似關聯因素的類比、聯想,孕育出問題解決的合理猜想,是科學發現的首要一步,好多公式、結論都由猜想而來,像牛頓-萊布尼茨公式、高斯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培養學生對數學真理發現過程的不懈追求和創新精神,這對于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極大的引導作用。
數學猜想,常常從簡單的、直觀的人手,根據數形對應關系或已有的知識,進行主觀猜測或判斷,或者將簡單的結果進行延伸、擴充、推廣等,從而得出一般性的結論。比如,從猜想到一般的()
。在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時,根據方程的特點,猜想它可能有型如的解,然后代入方程,確定出特征根,即得方程的解。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單單是傳授有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真正授人以漁,幫助學生全面、可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奠宙,張萌南.新概念:用問題驅動數學[J].高等數學研究,2004,7(5).
[2] 郝玉芹.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1,3(4):522.
[3] 石鴻雁,蘇曉明.充分發揮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J].教育成果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