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峰
背景鏈接:
2013年1月,四川省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明參加四川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聽取了廣元代表團關于“全省應及時啟動川東北城市群規劃,同時打造由成都、廣元、達州構成的‘川三角經濟圈暨加快革命老區建設、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等建議后,他明確肯定地評價道:“建議具體,質量較高。”
本文作者作為出席四川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的廣元代表團的一名省人大代表,借本文對川東北經濟區建設作出理性思考與建議。
加強各“經濟區”之間的區域交流
變“單極支撐”為“多點多極支撐”
今年年初,四川省作出了“做強市州經濟梯隊、做大區域經濟板塊”、變“單極支撐”為“多點多極支撐”的重大部署。而四川經濟構建“多點多極支撐”格局從哪里破題?將帶來哪些機會?次級突破、做強市州經濟梯隊如何著力打點?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通過具體的實踐來解答。
由于存在技術水平、產業結構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四川需要在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基礎上,發揮區域產業結構的比較優勢,確定有效的增長極,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多點多極支撐”格局將給各地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推動四川進一步形成梯次競相跨越的發展態勢,因此建議“從發展規劃、要素保障、區域協調機制等方面著力,推動多點多極支撐戰略加快啟動實施”。
另外,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在全省發展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沒有這些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省的全面小康。應統籌推動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的規劃意見,將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特殊支持。根據所處發展階段和市情實際,科學確實發展目標任務,做到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因此,作者提出打造“成都——廣元——達州”的“川三角經濟圈”,加強川東北經濟區與成都經濟區的交流,從而促進發展。這符合四川省構建“多點多極支撐”的“區域經濟板塊”重大部署。
綜合區域優勢因素,形成發展合力
綜合區域資源、工業、交通、歷史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優勢因素,加強區域間交流,形成發展合力。
首先,四川省范圍內,川三角城市經濟文化區域的城市合作更容易協調,更容易達成一致,更容易高效運作,也就更有利于推進四川經濟強省戰略和四川城市群發展戰略構建的實施。
其次,對彌補廣元在四川省多個經濟圈形成的連接點上處于“被遺忘的角落”,對達州加快進入全省超2000億經濟總量的次級中心城市行列,對成都在四川構建“多點多極支撐”格局過程中肩負擔當“首位城市”的重要使命,都是極好的踐行機會。其中,廣元一直都是寶成鐵路線上重要的交通、能源城市,而且隨著廣陜、廣甘、廣渝、廣巴四條高速公路和蘭渝鐵路、亭子口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成,廣元發展的基礎條件即會實現質的跨越,成為聯結成都、西安、蘭州、重慶四大城市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物流中心、產業集散地。這對促進川東北經濟區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最后,四川省三角形的高速交通連接線正在形成,具體到這一區域線路上的規劃城市,就不僅有成都、廣元、達州受益,而且廣安、南充、遂寧、德陽、綿陽也能夠同時受益。
符合經濟體制改革后機構調整的內在要求
四川相繼形成不同程度的產業群和城市群,對全省甚至全國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特別是近些年來,四川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強省產業興省戰略,形成了真正意義上四川“五大經濟區(即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四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及攀西城市群),符合市場機制變革下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對推動四川經濟發展起著極重要作用。
正是有這樣的基礎作支撐,在四川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最關鍵時期,打造“川三角經濟圈”更具有綜合區域資源、工業、交通、歷史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優勢因素從而對推進全省經濟發展也有現實意義,對推進四川由西部經濟大省向全國經濟強省邁進更有巨大作用。
“川三角經濟圈”支撐川東北經濟區發展
“川三角經濟圈”包含了川東北經濟區中的廣元市和達州市以及成都經濟區中的成都市,對于川東北經濟區的發展以及兩個經濟區之間的交流合作都有著促進作用。因此,三城市在“川三角經濟圈”的角色定位應予以明確,這顯得尤為重要。
成都:切實擔當好在四川構建“多點多極支撐格局”過程中“首位城市”的重要使命,努力發揮好在“川三角經濟圈”中的帶頭、引領、輻射、示范作用。
廣元:把“生態立市”放在首位。全力推進資源轉化戰略,加快開發新能源,突破性發展能源化工產業,大力發展建材、冶金等產業。按照“全域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的原則,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不斷增強其追趕跨越的后勁。
達州:加快進入全省超2000億經濟總量的次級中心城市行列。實施城市“642”工程:中心城區經濟總量實現600億元,3個百萬人口大縣實現400億元、2個市縣實現200億元量級城市,再造一個新達州。實施工業園區“15221”工程,支撐全市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再造一個工業達州。實施企業“百十一”工程,打造5個百億企業,40個十億企業,100個一億企業。
加大舉措,推動發展
盡快實施建設三角形高速交通連接線
川東北經濟區的廣元市已經形成了由寶成、達成、襄渝鐵路,以及由成綿、綿廣、成南、達渝、廣巴高速公路的聯結。如果在今后較短時間內能夠盡快實現三城市的高鐵規劃建設,便正好形成了四川三角形的高速交通連接線,有利于帶動“川三角經濟圈”的形成。
首位城市應提質升位、領先發展
成都市不僅應在全省競相發展格局中發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發展七大優勢產業的引領、帶頭作用,而且應在實施建設“川三角經濟圈”中強化其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升其作為成渝經濟區“雙核”之一的引擎功能,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其輻射作用。
廣元市和達州市應加快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
廣元市和達州市應對區域內的資源進行綜合梳理和準確定位。對特色農業、紅色旅游進行全面系統的研析;對城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進行全面系統的研析;對單個城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依托嘉陵江和重要交通干線,構建聯接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的新興經濟帶進行全面系統的研析。
加快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其資源就地加工和轉化水平。應重點發展清潔能源和石油、天然氣化工、農產品加工業,建設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農產品深加工基地。
可重點對規劃區域內旅游資源進行進一步整合。可開辟“古蜀道文化游、自然文化遺產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低碳旅游”等主題特色鮮明特別是淵源深厚的“巴蜀川西、川東北文化”特色新旅游線路,從而增強對川東北經濟區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注重交流發展
廣元和達州應與“首位城市”成都市交流與磋商,在相互關聯行業進行合作,以形成其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產業集群或產業帶。
(作者系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