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摘 要:高職院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是由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一些誤區和問題,導致了這種本身具有“范式”的特殊教育活動顯得不夠重要。因此,本文將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展開討論,以期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路徑,幫助高職院校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整體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現狀 解決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248-01
隨著高等教育擴招政策的實施,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他們承受的社會、學習和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處理不當的話,就會引發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是當前新時期高職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它是當代心理學的一種新發展,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但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起步較晚而導致了重視程度和認識深度都不夠,理論基礎也不夠扎實,一些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了不少誤區和問題。因此,本文提出了我們應該盡快找到相應的解決路徑來促進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1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不盡人意,還存在著不少誤區和問題,具體如下。
(1)高職學生的教育地位不受重視。根據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高職學生往往在整個高等教育中占據著不太重要的地位。人們普遍認為高職學生不是好學生,他們的成績中等偏下,不值得重視。此外,社會上對于高職學生的期望值普遍較低,引發了高職學生的自卑心理。而且,高職學生一般更早的就業,他們更早的面臨社會壓力,而他們的文化基礎和能力相對偏低,這些都會引發他們的心理消極情緒。
(2)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認識偏頗。一些人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就等同于精神病,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等同于心理疾病的治療過程,從而導致了對于高職學生的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意識過濃,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意識較淡,結果卻反而導致了高職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狀況的恐懼感和神秘感,有些甚至是鄙視的態度,這種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疾病混淆起來的情況是非常不取得,不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體系不合適。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采用普通高校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高職院校學生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訓課機會比較多,他們的思想不夠成熟,社會壓力普遍更大,容易對未來喪失安全感。同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也有問題,不適合時代發展要求,不符合高職學生特點。
(4)心理問題德育化,德育問題心理化。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增多,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心理發展漸趨成熟的過程中尤其需要人的關懷和理解,但是,當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大部分是由德育工作者構成,他們缺乏心理健康知識,又缺乏對于高職學生心理特征的準確把握,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產生逆反心理。此外,高職德育工作卻又心理化,把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降低,片面的追求心理健康教育,這又陷入了另一個誤區。
2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解決路徑
鑒于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頻出,比如說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設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就是心理教師。高職生對心理咨詢的歪曲認識:心理咨詢就是簡單的宣泄、傾訴、亦或是聊天,咨詢者就是神經病或精神病患者等,高職院校必須盡快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徑,幫助高職院校和學生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具體解決路徑如下。
(1)全面、系統的把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一般來說,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剖析心理異常現象等。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強化對于學生生活、學習、職業、網絡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準確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心理障礙,建立健康的職業自我現象,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它與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之間的關系,要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全面性的教育,不僅僅針對某一部分心理出問題的學生,而是要面對全體學生,要把原來一種重事后矯治、輕事前預防與發展的救火式教育轉變為以發展性為主、補救性治療為輔,事后防治為主的教育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2)看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與區別,共同做好德育工作。高職院校應該要避免德育心理化或者心理問題德育化的趨勢和現狀,積極處理好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我們要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前提,是德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同時,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可以增強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感,從而縮短心理距離而使得德育工作變得更為親切和和諧,教育的內容也更易于被接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當然,在這其中,我們也必須切實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因為他們是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線工作人員,教師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成長影響至關重要,教師只有擁有健康的心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基本的職業個性品質,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出來。
(3)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我們說,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學校和社會的責任,更是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家庭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職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與家庭教育緊密配合,家庭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學校建立家校聯系機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并開通心理熱線電話,讓父母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工作中來,這樣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結論
總之,高職院校應該開設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專業化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成效性的心理咨詢工作,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層次分明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協調發展,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職院校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找到有效的解決路徑,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突出職業技能和健康身心素質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萬兵,龔麗萍.當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及對策初探[J].教育探索,2004(9):111-113.
[2] 徐永清.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