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娟
互評互改,就是學生的互相評議互相批改,就是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變一支筆批改作文為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批改作文。
互評互改由以下三個步驟組成:①教師示范評議批改,引導指路,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②組織指導學生分組互評互改;③教師復查評講,把互評互改做得出色的習作張貼到“語文學習天地”上,供大家借鑒學習。
從教多年來,我深感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那樣的艱難,盡管每次批改作文是那么精細,每個學生的作文簿上既有眉批,又有尾批,紅線線、紅圈圈布滿簿子,但大多數學生對我這嘔心瀝血的“精批細改”并不大注意,只粗略看看分數和評語,一瞥而置之,極少學生能去好好領會和揣摩評語,更少學生能總結經驗教訓,修改或重寫。葉圣陶先生曾痛心的說過:“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這可以說是對傳統作文教學弊端的正確反思。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呢?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受葉老的這一思想啟發,近幾年來,我在中學作文教學中嘗試著探索指導學生評改作文的新路子,本文就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互評互改,就是學生的相互評議相互批改,就是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變一支筆批改作文為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批改作文。教學論告訴我們:批改應當是師生共同的思維活動,應當是信息傳遞交流的過程,應當讓學生在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的批改比較品味中產生“共振”的最佳效果。只有這樣的作文教學,才能體現立體化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文體現富有個性的創造性;批改體現群體中的借鑒性;解決問題體現集中集體思維的升華——集中優勢,打殲滅戰。指導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符合教學論的思想,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互評互改由以下三個步驟組成:
一、教師示范評議批改,指導引路,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
由于學生水平有限,他們對自己作文的高低往往不能了然于胸,即使察覺到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但卻看不出問題所在。這時候讓他們互評互改,不僅不能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反到會影響他們的寫作興趣,挫傷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因此,這種互評互改活動一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尤其是最初,教師要示范評改,指導引路,逐步教給學生評改方法。首先教師應把學生的作文全部瀏覽一遍,根據本次作文要達到的目的及要求,從中選擇出兩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最好是水平高低各一篇),打印出來分發給每個學生。然后用一節課時間,先引導學生明確互評互改的具體要求,統一互評互改符號和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參照“高考作文分項分等評分標準”,從開始組織學生互評互改作文之時就印發“高考作文分項分等評分標準”給每個學生),使學生心中有譜。接著組織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集中精力評改那兩篇習作,使學生心中有例,從而使互評互改進入正軌,為下一步的分組進行互評互改奠定堅實基礎。教師示范評改,指導引路,教給方法這一步很重要,要進行多次。學生真正掌握互評互改的方法后可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二、組織指導學生分組互評互改
在學生真正掌握了互評互改方法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互評互改小組。分組原則是按學生平時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每個小組人數不超過六人,教師指定作文水平高的學生擔任組長。用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在互評互改小組內輪流評議批改小組成員的習作。每次互評互改之前,教師都在黑板上寫明本次互評互改的側重點及一些具體要求,以免學生胡子眉毛一把抓。互評互改包括評價、改動、建議和學習幾個內容。具體的步驟是:小組內的每個學生先朗讀自己的習作,接著大家傳閱習作,對每個同學的習作大家都必須談自己的看法,既要談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做的不夠的地方;可以向作者發問,要求當即回答問題;可以直接評論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個共同的問題來探討。最后組長根據大家的意見用紅筆在作文簿上將錯別字、病句等畫出來,根據本次互評互改的側重點及要求對習作進行評改(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對習作則可從審題立意、取材剪裁到篇章結構、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批改),將小組成員的意見綜合起來寫成總批,并寫上經討論評定的分數。評改側重于評。
三、教師復查評講,把互評互改做得出色的習作張貼到“語文學習園地”上,供大家借鑒學習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師把互評互改過的作文全部收上來,全部過目復查一遍。在講評課上對做的出色的給予表揚,對做的一般的給予鼓勵,對做的不太妥的給予中肯的批評、指正。精心選出五六篇評改的出色的作文作為典型例文,在例文上寫上教師自己的意見后張貼到班里的“語文學習園地”上,讓學生反復觀賞比較,借鑒學習。
經過幾年的嘗試,我感到組織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有以下兩個優點:
1.激發了學生學習寫作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在指導學生互評互改中,我覺得最大的收獲莫過于激發了學生寫作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次大家按同一道作文題寫作,由于學生們經歷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構思選材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而使習作各具特色,在互評互改活動中,學生可看到同組幾個同學的多篇內容豐富、寫法各異的作文,視野拓展了,這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互評互改過程中,大家往往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形成一種熱烈活躍、勇于求知的學習氣氛。當大家觀點不一致時、或在接觸到的信息與原來掌握的信息不相符時,就會出現思想的沖突,激起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探索他人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等,而在爭論中,學生對他人的寫作思路等有更深刻的理解,這就有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及減少閉門造車現象的出現,激起學生尋求更恰當、更成熟的寫作方法。“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在評改別人的寫作時,相互觀賞比較,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學有榜樣,這樣,學生逐步由過去怕寫作文,變為愿意寫作文,逐漸把作文當作一項有趣的學習活動,還慢慢養成了寫完習作后自覺修改的習慣。不需要老師三令五申強調自改了。筆者對所教的學生做了調查統計,發現開展互評互改作文的活動確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些學生經過鍛煉,在學校舉行的快速作文大賽中分別活動一、二、三等獎,一些學生還主動把自己的習作寄到報社嘗試發表,先后有二十多個學生的作文得以發表。
2.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把自己寫的作文讀給小組的同學聽,都要認真負責地把自己對所評作文的有關意見和看法通過口頭評議或書面評語簡要明確的表達出來,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修改能力,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有些學生原來不愿說話或不善于說話,開展互評互改作文的學習活動后,他們變化很大,口頭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上課敢舉手發言。每次搞辯論會,大多數學生都爭著當辯手,辯論會上不少學生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辯論會都開展得比較成功。經過鍛煉,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得到培養或提高,一個學生在市教委組織的演講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幾個學生在學校舉辦的演講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級。
培養學生互評互改作文能力的工作還在探索之中,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與解決、改進。但筆者認為,組織學生互評互改確實是一種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