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少星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把語文教學創辦成有激情、有動力的教學。小學語文是最基本的基礎教學,我們要從這個階段就抓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在不斷的創新中進行學習。那么,怎樣才能讓課堂教學煥發活力,讓學生在創新中學習,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呢?為此,本文特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如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興趣;能力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創新能力
興趣,可以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廣大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只有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有了興趣,才會獨立地學習、創新。如果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積極思考,甚至廢寢忘食,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會大幅度提高。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在教學中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大膽質疑。此外,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此外,教師也要有創新精神、意識,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例如,在課文《稱象》中講了曹沖的聰明才智,他用稱石頭的方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我問學生,除了用這種辦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稱出大象有多重嗎?”這一問,一下子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有的說用泥土,因為泥土比石頭方便;有的說用水,這樣既省時又不費力氣;還有的說:用人最方便了,人能上能下。這樣的辦法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空前活躍,創新意識得到極大的保護和培養。
二、創新教學方法,發展創造性思維
新課改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去培養學生的素質,我們以往的“灌輸式”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要求。更新教學觀念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
(一)培養學生主動性
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是我們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作用,激發思維,發揮潛能,迸發創造火花。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活躍氣氛,形成一種互動發展的學習格式。例如在教學《荷花》時,我事先準備了道具,一束盛開的荷花。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下子都興奮了起來。然后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去朗讀并觀賞荷花挨挨擠擠、荷花全開、半開和含苞待放的形態,讓學生進行描述。這樣的教學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學生都會積極地參與進來??梢姡{動學生積極參與,是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
(二)引導學生在大膽想象中發展創造思維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就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大腦勾畫出某一個事物的狀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可對課文情節進行補描,可對故事結尾進行推理,也可對文章細節進行拓展等,讓學生據圖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讓學生在思維的天空中盡情翱翔。教師在這里要多給學生鼓勵,對于學生的進步要多表揚,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才會更好地發展創造性思維。
三、發掘潛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好奇心和好勝心,教師要抓住這兩點。在課堂上可以采用“設疑”的教學方法。結合課文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課本知識擴展升華。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
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機制和科學的方法,為學生提供表現創新的機會,努力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潛能。語文的教學和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教師要培養學生多觀察的好習慣,不斷地從生活中提取素材然后和課本聯系在一起。我們不能光停留在課本上,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大自然卻是無邊際的。教師可以多讓學生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去感知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這樣,不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主動性,還學會了創造,使得創新潛能得到較好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創新是主體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的欲望,敢問、多思、主動創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