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欽宇
近年來,我校立足學校發展現狀和教師隊伍的水平,大膽創新校本培訓模式,初步探索出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六種基本模式,使我校的校本培訓工作實效性更為明顯。
1. 自主學習模式。學校大力倡導教師讀書,積極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行政人員帶頭讀書,經常向教師推薦介紹好書,引領教師進行專業閱讀。同時,學校倡導“教師假期讀一本好書”,舉行“教師讀書心得分享會”等讀書交流活動。一篇篇個性突現的讀書筆記,一個個鮮活獨特的觀點,一張張富于表情的臉,讓我們看到了自主學習給老師們帶來的提高和變化,看到了讀書給老師們帶來的實惠。
2. 自主反思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近幾年來,學校狠抓教師的自我反思,讓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自主、系統的反思,并逐步形成學校的校本培訓的重要形式。
一是對教師的反思寫作進行培訓與引導。學校先后邀請多名市、縣名校的骨干教師到校對教師的反思寫作進行指導,讓老師們認識到寫反思的重大意義,從而更有效地開展反思寫作活動。
二是讓教學反思常規化。學校要求反思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使教學反思工作常規化,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讓教師養成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
三是重視對教師反思的反饋。學校在每次的教學檢查或抽查活動中對教師的教學反思進行點評,并收集一些高質量的教學反思,每學年出版成《白石初中教師隨思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老師的反思水平。
3. 集中培訓模式。學校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和教師的現狀,邀請有關專家或在某方面有較高水平的一線名師,針對特定的內容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以解決學校某個階段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比如,我們上學期就邀請了揭東名教師李桂華、張紅嬌、李曉華,實驗中學骨干教師李曉英等多位老師到學校開設有關主題班會的講座,對班主任進行集中系統的培訓,受到了廣大班主任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而為本學期我校成功承辦區教育局的序列化主題班會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互助培訓模式。學校在強調教師自主發展的同時,非常重視發揮團隊資源的作用,積極引導教師在同伴的互動中從彼此身上汲取靈感和創意,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協作支持、共同成長。比如,我校在2010年初就成立了白石初中教師成長共同體,2012年成立班級文化建設論壇等老師學習交流平臺,將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相結合,引導和組織教師廣泛開展讀書、反思、討論等活動,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5. 競賽培訓模式。本著“以賽帶研,以研促教”的目的,學校舉辦形式多樣的教學比賽,比如我校每學年都舉辦一次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教導處制訂好教學比武方案,要求每一個教研組推選2位組員參加“教學大比武”活動,由教研組長牽頭,科組內各成員共同合作,協助參賽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由教導主任和各教研組長擔任評委,并組織進行集中學習,統一教學比武的評價標準。為了保證比賽實現現場練好兵、鍛煉好隊伍的目的,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參與觀摩的節次不少于比賽總節次的三分之一,以擴大觀摩者的參與面,增強學習培訓的效果。
由于參賽的各科組教師團結協作,精心準備,使每一次比武課堂教學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精彩;參與觀摩的教師認真觀察課堂、做好筆記,學習、欣賞和借鑒參賽老師的課堂教學;而評委也從各個視角進行點評,條分縷析,讓聽者受啟發,被評者獲鼓勵。諸多的此類活動,大大促進了我校教師由課改新手向課改能手的成長轉變,許多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茁壯成長。
6. 網絡培訓模式。網絡空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研討平臺,利用網絡平臺交流教育信息和共享教育資源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校本培訓形式。比如學校建立教師QQ群,開展網絡教研,同市內、省內甚至國內的老師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和探究,對具體的教學設計和片斷進行深入反思、分析、挖掘,使教師從膚淺走向深刻,從實踐上升到理論。這種超越時空的交流和碰撞,拓展了同伴互助的范圍,開掘了同伴互助的深度,促進了教師間的共同成長。
責任編輯 潘孟良